法律规定防卫和见义勇为(见义勇为防卫过当致人轻伤该怎么判)
电话:18514096078
正当防卫和见义勇为的区别
1、目的不同:正当防卫既可以是为保护自身利益也可以视为保护他人或国家利益。见义勇为一般是为了保护他人或国家利益。针对对象不同:正当防卫一般针对违法犯罪行为进行,见义勇为即可针对犯罪行为也可针对其他自然原因等造成的困难。
2、见义勇为的主观方面在于积极主动、不顾个人安危。见义勇为的客观方面,表现为在国家、集体利益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遭受正在进行的侵害的时候,义无反顾地与危害行为或者自然灾害进行斗争的行为。
3、但是,从逻辑的角度见义勇为和正当防卫并不是包含关系,两者是交叉关系。两者在交叉的时候,区别就是是否为本人的防卫行为,如果是本人的防卫行为不构成见义勇为,反之则构成。
4、针对对象不同:正当防卫一般针对违法犯罪行为进行,见义勇为即可针对犯罪行为也可针对其他自然原因等造成的困难。这是masanjun211314的个人觉得比较准确。总之把法律概念和道德概念混在一起肯定是不对的。
5、法律分析:正当防卫是法律赋予的权利,见义勇为是道德义务。正当防卫:是一种对他人造成了侵害但不受法律制裁的行为。见义勇为是一种道德标准。
见义勇为属于正当防卫吗
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
见义勇为是中国的传统美德,并且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构成正当防卫。但是见义勇为一定要把握好度,不可违背法律法规和公序良俗;同时,也鼓励见义智为。
见义勇为作为正当防为一种形式是为了阻止正在发生的损害。正当防卫,指对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行为的人采取的一种造成一定损害的方法。
民法典见义勇为的民法规定
民法典草案明确了侵权人和受益人的各自责任,同时也明确了见义勇为者依法不承担民事责任,有助于杜绝“英雄流血又流泪”的现象。
见义勇为的主体是非负有法定职责或者义务的自然人。负有法定职责或者义务的主体,在履行法定职责或者义务时,不能成为见义勇为的主体。见义勇为所保护的客体,是国家、集体利益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安全。
见义勇为免责 《民法典》新规定:第一百八十三条规定,因保护他人民事权益使自己受到损害的,由侵权人承担民事责任,受益人可以给予适当补偿。
法律对数据、网络虚拟财产的保护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第一百二十七条)见义勇为非重大过失不承担民事责任。因保护他人民事权益使自己受到损害的,由侵权人承担民事责任,受益人可以给予适当补偿。
正当防卫和见义勇为的注意事项是什么
比如说在面对歹徒当街犯罪的情况下,不要贸然一个人与之抗衡,首先要先报警通知警方,其次是要团结周围群众力量,让歹徒看到群众的力量,毕竟人多力量大。见义勇为需要更多的社会保障。
见义勇为首先应该注意自身安全。在四川成都的一个菜市场,因为摊主之间发生了矛盾,所以陈某持刀开始伤人,这个时候周边的其他的邻居开始帮忙,有的拿棍子,有的拿凳子,最终将这个人制服。
在未成年人遭受不法侵害时,第一是尽量保持冷静,不要慌张,仔细观察当时的环境,如果身处公众场所,周围人很多,可以大声呵斥犯罪分子,趁其不备向人多的地方跑,并大声呼救,寻求周围人的帮助。适当争取同情。
对于正当防卫,我们还需了解一些相关注意事项。首先,在判断是否存在正当防卫的情况下需要尽量保留现场证据,并在第一时间报警。其次,在进行防卫行为时也应该遵守法律规定,并尽量避免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
危险情况 正当防卫是指在遭受非法侵害时,为了制止非法侵害行为而采取的必要防卫行为。在进行正当防卫时,必须要有合法的防卫情况。比如,当你受到攻击或者遭到抢劫等威胁生命、财产安全的情况下,可以进行正当防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