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内容详情

善意取得制度(善意取得制度是对物权追及效力的限制)

2025-06-27 03:02:32 作者:wangsihai

电话:18514096078

善意取得的法律规定

民法典对善意取得的规定是怎样的 民法典规定,无处分权人将不动产或者动产转让给受让人的,所有权人有权追回,但善意取得除外。

具体来说,善意取得需要满足以下条件:一是必须是依法获得的财物;二是持有人必须是善意的,即在没有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财物存在瑕疵的情况下进行取得;三是持有人必须具备以自己的名义依法处分该财物的能力。

根据我国民法总则的规定,现行法律关于善意取得方面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善意取得的定义:善意取得是指,在没有过错的情况下,以诚信和公正的方式获取财产权利而无需对该财产权利的真实情况承担责任。

物权法中善意取得规定的理解与适用

1、正是因为法律上无权处分制度的存在,才使得善意取得制度成为必要。厘清《物权法》第106条规定的'无处分权人'范围,是正确理解和适用该条法律规定的前提。

2、善意取得的适用范围:动产、不动产均可适用善意取得制度;赃物、遗失物不适用善意取得制度;善意取得制度不仅仅适用于所有权,建设用地使用权、抵押权、质权、留置权等他物权也可以善意取得;等等。

3、特别注意:遗失物原则上不适用善意取得制度,即使第三人从出卖同类物品的公共市场买得的,原所有权人依然可以通过向其支付相应价款而主张返还原物。埋藏物与隐藏物也适用上述规定。

4、善意取得以受让人的善意为前提,如果受让人无善意,则不存在善意取得的问题。所谓善意,指受让人“非因重大过失而不知让与人无让与的权利。”关于善意的判断方法,可采用主客观相结合的办法。

5、善意取得为即时取得,因此善意的准据时点原则上应以法律行为发生时即“受让财产时”为准。至于事后知情与否,并不影响善意取得的构成。

善意取得的法律规定?

1、善意取得的法律规定:对于无处分权人处分的动产或者不动产,如果受让人受让该财产时是善意的或者是以合理的价格转让等情况,则受让人可以取得该财产的所有权。善意取得应当具备下列成立条件:(1)标的物须为动产或者不动产。

2、善意取得应当具备下列成立条件:(1)标的物须为动产或者不动产。(2)让与人对处分的动产或不动产无处分权。(3)受让人受让财产时须为善意。(4)受让人须支付合理的价格。(5)转让的动产或不动产已经交付或者登记。

3、善意取得包括了所有权的取得与其他物权的取得两方面的内容。

4、根据我国民法总则的规定,现行法律关于善意取得方面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善意取得的定义:善意取得是指,在没有过错的情况下,以诚信和公正的方式获取财产权利而无需对该财产权利的真实情况承担责任。

5、对于善意取得的情形,法律上有着相应的规定。如被侵权人可以向拥有人追回财物,但有些情形下,拥有人可以提出善意取得的抗辩。此外,如果持有的财物存在瑕疵或者权利人对持有人提起了约束行为,持有人可能需要承担相应的义务。

善意取得的构成要件

善意取得的构成要件是民法典中的一项重要制度。

善意取得的构成要件:财产占有人无权处分其占有的财产;受让人取得该财产时出于善意;受让人取得财产是基于合理的价格;已作出了物权变动行为。

校解析答案: 善意取得必须符合如下构成要件:第标的物须为动产;第让与人须是无权处分动产的占有人;第受让人基于交易行为取得动产的占有且须支付对价;第受让人受让动产时是善意的。P212。

善意取得的规则和制度目的

1、在现代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的社会,善意取得制度既是适应商品经济发展的交易规则,也是物权法的一项重要制度。

2、善意取得为即时取得,因此善意的准据时点原则上应以法律行为发生时即“受让财产时”为准。至于事后知情与否,并不影响善意取得的构成。

3、善意取得制度是一个为了保护交易安全、受让人的合理信赖、维护市场正常交易秩序而设立的制度。善意取得制度的价值基础善意取得制度,是近代大陆法系与英美法系民法中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

4、一般认为,善意取得制度源于日耳曼习惯法上的“HandmassHandwahren”即“以手护手”或“一手还一手”原则。

5、善意取得制度指无处分他人动产权利的动产占有人,以移转所有权或设定他物权为目的,将其占有的动产交付于善意第三人后善意受让人即取得该动产权利的法律制度,而善意取得制度是属于与物权相关的法规的重要内容。

6、善意取得制度渊源于日耳曼法的“以手护手”原则,这一制度的目的是协调财产所有权的静的安全与财产交易动的安全之间的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