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使用权类型(土地使用权类型出让和划拨的区别)
电话:18514096078
本文目录一览:
国有土地使用权有哪些类型?
一、国有 土地使用权 有哪些类型? 土地使用权是指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农民集体和公民个人,以及三资企业,凡具备法定条件者,依照法定程序或依约定对国有土地或农民 集体土地 所享有的占有、利用、收益和有限处分的权利。 根据《土地管理法》、《土地登记办法》的相关规定,土地使用类型只有土地划拨和 土地出让 两种形式。 1、 划拨土地使用权 :划拨土地使用权是指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批准,在土地使用者缴纳补偿、安置等费用后,取得的国有土地使用权,或者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批准后无偿取得的国有土地使用权。 2、出让土地使用权:是指国家以土地所有者的身份将国有土地使用权在一定年限内让与土地使用者;由土地使用者向国家支付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后取得的土地使用权。 二、 土地使用权转让 的条件有哪些? 符合下列条件的,经市、县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批准,其土地使用权可以转让、出租、 抵押 : 1、土地使用者为公司、企业、其他经济组织和个人; 2、领有国有 土地使用证 ; 3、具有合法的地上建筑物、其他附着物产权证明; 4、依照《条例》和本办 法规 定签订 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 ,向当地市、县人民政府交付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或者以转让、出租、抵押所获收益抵交土地使用权出让金。 三、办理土地使用权初始登记需要什么材料? 双方当事人应当在办理土地使用权出让登记手续后十五日内,到所在地市、县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办理土地使用权转让、出租、抵押登记手续。 办理登记手续,应当提交下列证明文件、材料: 1、国有土地使用证; 2、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 3、土地使用权转让、租赁、 抵押合同 ; 4、市、县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认为有必要提交的其他证明文件、材料。 综上所述,我国的土地大致可以分为国有和集体,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集中在城镇中,类型上分为划拨和出让两种。通过划拨方式拿到的土地使用权没有年限的要求,也无需缴纳出让金。这种土地基本都是公共服务用地,比如学校、医院等。而企业生产经营拿到土地都是通过出让方式。
土地使用权类型有哪些?
土地使用类型只有土地划拨和土地出让两种形式。
1、划拨土地使用权
划拨土地使用权是指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批准,在土地使用者缴纳补偿、安置等费用后,取得的国有土地使用权,或者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批准后无偿取得的国有土地使用权。由此可见,划拨土地使用权有两种基本形式。
(1)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批准,土地使用者缴纳补偿、安置等费用后取得的国有土地使用权。这种划拨土地使用权有两个显著特征:一是土地使用者取得土地使用权必须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批准,二是土地使用者取得土地使用权必须缴纳补偿、安置等费用。
(2)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批准后,土地使用者无偿取得的土地使用权。这种划拨土地使用权也有两个显著特征:一是土地使用者取得土地使用权必须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批准,二是土地使用者取得土地使用权是无偿的,也就是说无须缴纳任何费用、支付任何经济上的代价。
2、出让土地使用权
出让土地使用权是指国家以土地所有者的身份将国有土地使用权在一定年限内让与土地使用者。 由土地使用者向国家支付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后取得的土地使用权。取得出让土地使用权有以下几个特征:
(1)取得的土地使用权是有偿的。土地使用者取得一定年限内的土地使用权应向国家支付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国家凭借土地所有权取得的土地经济效益,表现为一定年期内的地租,一般以土地使用者向国家支付一定数额的货币为表现形式。
(2)取得的土地使用权是有期限的。 土地使用者享有土地使用权的期限以出让年限为限。出让年限由出让合同约定,但不得超过法律限定的最高年限。
(3)取得的土地使用权是一种物权。土地使用权出让是以土地所有权与土地使用权分离为基础的。
土地使用权出让后,在出让期限内受让人实际享有对土地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其使用权在使用年限内可以依法转让、出租、抵押或者用于其他经济活动,合法权益受国家法律保护。土地使用权出让的形式有三种,即协议出让、招标出让和拍卖出让。
土地征收是指国家为了社会公共利益的需要,依据法律规定的程序和批准权限,并依法给予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农民补偿后,将农民集体所有土地变为国有土地的行为。土地征收指国家依据公共利益的理由,强制取得民事主体土地所有权的行为。我国土地征收的前提是为公共利益。
扩展资料:
根据《划拨土地使用权管理暂行办法》第六条规定,符合下列条件的,经市、县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批准,其土地使用权可以转让、出租、抵押:
(一)土地使用者为公司、企业、其他经济组织和个人;
(二)领有国有土地使用证;
(三)具有合法的地上建筑物、其他附着物产权证明;
(四)依照《条例》和本办法规定签订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向当地市、县人民政府交付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或者以转让、出租、抵押所获收益抵交土地使用权出让金。
第七条规定,土地使用权转让,是指土地使用者将土地使用权单独或者随同地上建筑物、其他附着物转移给他人的行为。
原拥有土地使用权的一方称为转让人,接受土地使用权的一方称为受让人。
第八条规定,土地使用权转让的方式包括出售、交换和赠与等。
出售是指转让人以土地使用权作为交易条件,取得一定收益的行为。
交换是指土地使用者之间互相转移土地使用权的行为。
赠与是指转让人将土地使用权无偿转移给受让人的行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土地使用权
国有土地使用权限类型有哪些?
一、国有土地使用权限类型有哪些? 我国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取得方式包括划拨、出让、租赁、作价出资或入股这四种方式。而与此相对应地土地使用权类型有国有 划拨土地使用权 、出让土地使用权、承租土地使用权以及作价出资或入股土地使用权这四种类型。 第一种是国有土地使用权划拨取得方式的划拨土地使用权。首先,国有土地使用权划拨,指的是经过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批准,在土地使用者依法缴纳相关补偿、安置等费用后该土地归其使用,或者无偿交付该土地给使用者使用的行为。此种方式下的土地使用权即是划拨土地使用权,系一种无偿的政府行政配置方式,且除法律、行政 法规 另有规定外,不受使用年限的限制,因而,划拨用地的范围受到法律的严格限制。未经批准,土地使用者不得转让划拨土地使用权。在实践操作中,可参照国土资源部令第9号《划拨用地目录》,来对划拨土地范围进行一个细化。 第二种是出让土地使用权,是通过 招标 、拍卖、挂牌或者协议的方式取得的一种国有土地使用权。用于商业、旅游、娱乐和商品住宅等经营性的,须采用招标拍卖挂牌的方式才可以取得此种土地使用权。出让土地使用权根据法律规定,按用途分有不同的年限,如居住用地年限是70年;工业用地、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用地、综合或者其他用地年限是50年;商业、旅游、娱乐用地年限是40年。 第三种是承租土地使用权,顾名思义,是通过国有 土地租赁 方式取得的一种国有土地使用权。承租人按约定支付土地租金的,并依法领取该租赁国有土地使用权权属证书,且依约完成协议中所要求的开发建设工程的,经相关部门同意或依照协议内容,可进行转租、转让以及 抵押 等行为。但须依法进行登记,便于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进行国有土地管理。所以,承租人享有对该租赁土地的使用权权益、收益权权益和部分处置权权益。 第四种,是作价出资或入股土地使用权。即土地使用权被作为国家投资公司的对价,来获得企业的国家资本金或股本金,但是该国有土地使用权必须受到年限的限制。此时应当由市、县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向企业颁发《国有土地使用权作价出资(入股)决定书》,当事人可依法进行土地使用权的转让、出租或抵押等行为。
土地使用证类型主要有哪几种?
中国现行土地证书种类: 1、国有土地使用证:发给依法使用国有土地的单位和个人。 2、 集体土地 所有证:发给依法拥有集体 土地所有权 的单位。 3、集体土地使用证:发给依法取得集体土地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单位和个人。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 宅基地使用权 和集体农用地使用权在集体土地使用证上载明。 一般情况下, 商品房 必定是国有 土地使用权 证,否则不称为商品房,也不能作为商品房销售。 集体土地上建造的房屋不能作为商品房销售,要销售商品房的,必须将集体土地转变为国有土地。 有 划拨土地使用权 和出让土地使用权两种。 所谓出让,指国家将国有土地使用权在一定年限内出让给土地使用者,并由土地使用者向国家支付土地使用权出让金的行为,它是有偿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而划拨则是指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批准,在土地使用者缴纳补偿、安置等费用后将该幅土地交付其使用,或者将国有土地使用权无偿交付给土地使用者使用的行为。 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方法不同,也就决定其权利的不同。由出让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则土地使用权可以转让、出租、 抵押 ,换句话说,可以进入市场。而通过划拨方式取得的土地则不能进入市场,只有在补交了 土地出让金 后方能享受同样的权益 相关知识: 1、根据现行法律,划拨土地使用权就是国家有一部分产权,自己有部分产权,你要是转让该房产的话,买方必须把要给国家的那部分钱给国家,买方这时候才有完整的产权。这个比例大概在个人占70%,国家占30%。 2、因为产权不完整, 拆迁补偿 的时候,就不同于商品房,只能补偿你自己的70%左右,具体的到时会有针对当次 拆迁 文件的。 总之,如果发现自己的土地使用证间和别人有不同之处就可以直接判定自己所适用的土地肯定与他人的性质也是不一样的,所以不管手中的证件有多少种类型都不会影响到自己使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