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粪法律(马粪处理)
电话:18514096078
关于台球厅的经济学原理
台球厅的基本营收公式=台球桌数量X每小时多少钱X营业时间 比如:1小时50块,1天营业12个小时,这个台不闲着,一天收600。10个桌,1天收6000,1个月营收18万。这是理想状态的最高收入。
要随时掌握市场以及消费人群的心理变化,制定出合理价格。
这其中包括四个原理: 人们面临着权衡取舍。此原理典型的注释是,“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以下是经济学十大原理的简要概括:人们面临权衡取舍(Peoplefacetrade-offs):资源是有限的,因此人们必须权衡取舍,以便在满足自身需求的同时实现效益最大化。
原理一:人们面临权衡取舍(关键概念:权衡取舍)俗话说:“鱼和熊掌不可兼得。”这其实就是第一个原理的很好案例。
也说马粪争夺案
近日,参加《民法典》培训,听薛兆丰的经济学课,都谈到马粪争夺案,马粪不重要,重要的是价值观的取向。案子发生在1869年。原告请了两位帮工,到马路上捡马粪。他俩从晚上6点干到8点,在马路上共堆了18堆马粪。
第002讲|马粪争夺案 人们谈到公平与效率时,总会说要么是公平优先,要么是效率优先,二者此消彼长、互相对立。
第二天早上,案中的被告看见了这18堆马粪,就问巡逻的人这马粪有没有主人,有没有让别人把这马粪给搬走。巡逻的人说,不知道这马粪是谁的,也没有让别人搬走。
这18堆马粪没有做任何标志。第二天早上,案中的被告看见这18堆马粪,就问巡逻的人这些马粪是否有主人,有没有让别人把这马粪给搬走。巡逻的人说,不知道这马粪是谁的,也没有让人把这马粪给搬走。
幸运的是,100多年前负责这起马粪争夺案的法官,也就是基于这个思路,将马粪判给了原告,也就是创造财富的那一个人。判决意味深长,利在千秋。
这一讲是关于 “公平”与“效率”的,引用了1869年发生在美国的真实案例——马粪争夺案,作为例子 先说故事的结论:法官把马粪判给了原告。
从马粪案到彭宇案
在大众的固有认知中,彭宇案的始末就是好心青年彭宇路上付了个老太太,结果被老太太“讹”上了,也因此引发了社会惶恐,导致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大家对于做好事都心有余悸。
年4月6日的美国,案中的原告请了两个帮工,到马路上拣拾马粪。干了两个小时,共在马路上堆了18堆马粪。太多了拿不动,就回去拿车去了。这18堆马粪没有做任何标志。
通过作者所提的马粪案,他告诉我们,只有能够让社会存活下来的规则;鼓励人们去积累创造财富的规则,才是公正的,最高效率的做法。公正背后是效率的考量。
原理一:人们面临交替关系原句可理解为“人们面临权衡取舍”当人们组成社会时,他们面临各种不同的权衡取舍。典型的是在“大炮与黄油”之间的选择。在现代社会里,同样重要的是清洁的环境和高收入水平之间的权衡取舍。
马粪争夺案的故事 这个案子发生在1869年4月6日。原告请了两位帮工,到马路上捡马粪。他俩从晚上6点干到8点,在马路上共堆了18堆马粪。马粪堆起来以后,因为太多拿不动,两位帮工就回去取车准备第二天来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