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事备(法律事件包括什么?)
电话:18514096078
行政法规和规章应当在公布后的多少天内报有关部门备案
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规章应当在公布后的30 日内报 有关机关备案。B项正确。
行政法规制定程序条例第30条规定,行政法规在公布后的30日内由国务院办公厅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
由主办部门负责报国务院备案。地方人民政府规章,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统一报国务院备案。地方性法规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地方性法规备案工作的通知》的规定报国务院备案。
法律、法规等上位法的规定进行。备案完成后,行政法规才能具有法律效力。
根据《立法法》,行政法规和规章制度应当在公布后的( B )天内报有关部门备案。 A、15 B、30 C、45 D、602《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正式生效的日期是( C )。
超越一个国务院部门规章制定权限的,可以提请国务院制定行政法规。或者由国务院有关部门联合制定规章。部门规章应当由部门的部务会议或者委员会会议决定。本部门首长签署命令予以公布。
制定法律备案流程制定法律备案
1、地方性法规按法律规定,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国务院备案。国务院部门规章,由本部门报国务院备案;几个部门联合制定的规章,由主办部门负责报国务院备案。
2、程序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起草:起草是制定行政法规的第一步。法律草案必须经过有关部门审核、修改、通过后提交到国务院或其他立法机关进行审议。
3、备案单位到网监支队监察大队领取《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单位备案表》一式两份,并根据《备案表》所列项目认真、如实填写,加盖本单位印章。
4、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规定依法制定的地方性法规在制定后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
5、地方性法规自制定完成后报送上级人民代表大会或者省级以上立法机关审查。
6、但如果行政法规在制定、通过、公布、施行过程中没有按照规定程序进行备案,则其法律效力无法得到保障。因此,行政法规必须要经过备案才能具备法律效力。
法律备案是什么意思
法律上所指的备案通常是为了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加强对行政规范性文件制定工作的备案监督。国务院出台有《法规规章备案条例》,各个地方也有自己的规范性文件制定程序和备案规定。
备案是指向主管机关报告事由存案以备查考。行政法角度看备案,实践中主要是《立法法》和《法规规章备案条例》的规定。备案只是一种形式上的备份登记,备份在案,以便审查。备案并不意味着审查,并不必然导致审查程序的启动。
备案是指有关单位或者个人依法向主管机关报告事由存案,以备查考。例如国务院在制定好行政法规后,应当在公布后的三十日内及时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常务委员会备案。
法律分析:备案是指向主管机关报告事由存案以备查考。行政法角度看备案,实践中主要是《立法法》和《法规规章备案条例》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