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加瓦是什么字(曾瓦念什么甑糕)
电话:18514096078
曾加瓦合起来是什么字
1、甑 zèng (1)(形声。从瓦,曾声。从瓦,表示是陶制品。本义:古代炊具,底部有许多透蒸汽的小孔,放在鬲上蒸煮 [食物])(2)同本义 [an ancient earthen utensil for steaming rice]甑,甗也。
2、甑简体部首:瓦部 释义:古代蒸饭的一种瓦器。底部有许多透蒸汽的孔格,置于鬲上蒸煮,如同现代的蒸锅。〔甑子〕现在蒸饭用的木制桶状物,有屉而无底。蒸馏或使物体分解用的器皿:曲颈甑。
3、“曾”和“瓦”在一起组成的是“甑”,读音是【zèng】释义:古代蒸饭的一种瓦器。底部有许多透蒸气的孔格,置于鬲上蒸煮,类似现代的蒸锅。现在蒸饭用的木制桶状物,有屉而无底。蒸馏或使物体分解用的器皿。
4、曾加瓦是甑zèng;甑是中国古代的蒸食用具,为甗(音“演”)的上半部分,与鬲通过镂空的箅相连,用来放置食物,利用鬲中的蒸汽将甑中的食物煮熟。单独的甑很少见,多为圆形,有耳或无耳。
曾字加一个瓦,念什么呀
1、“曾”和“瓦”在一起组成的是“甑”,读音是【zèng】(1)(形声。从瓦,曾声。从瓦,表示是陶制品。
2、一个曾一个瓦的读音是zèng。甑,汉语二级字,读作甑(zèng),本义指古代炊具,底部有许多透蒸汽的小孔,放在鬲上蒸煮食物。甑,音赠。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古代炊具,底部有许多小孔放在鬲上蒸食物。
3、“曾”和“瓦”在一起组成的是“甑”,读音是【zèng】释义:古代蒸饭的一种瓦器。底部有许多透蒸气的孔格,置于鬲上蒸煮,类似现代的蒸锅。现在蒸饭用的木制桶状物,有屉而无底。蒸馏或使物体分解用的器皿。
4、曾加瓦是甑字。甑基本字义:古代蒸饭的一种瓦器。底部有许多透蒸气的孔格,置于鬲上蒸煮,如同现代的蒸锅:~尘釜鱼。现代蒸饭用的木制桶状物,有屉而无底。蒸馏或使物体分解用的器皿。
曾瓦怎么读甑糕?
1、一个曾一个瓦是“甑”字,读作“zèng”。甑是中国古代的蒸食用具,为甗(音“演”)的上半部分,与鬲通过镂空的箅相连,用来放置食物,利用鬲中的蒸汽将甑中的食物煮熟。
2、“曾”和“瓦”在一起组成的是“甑”,读音是【zèng】(1)(形声。从瓦,曾声。从瓦,表示是陶制品。
3、读作:zèng 甑简体部首:瓦部 释义:古代蒸饭的一种瓦器。底部有许多透蒸汽的孔格,置于鬲上蒸煮,如同现代的蒸锅。〔甑子〕现在蒸饭用的木制桶状物,有屉而无底。蒸馏或使物体分解用的器皿:曲颈甑。
4、甑糕(zèng gāo),陕西人一般称其为jìng gāo,是西安、关中地区、晋南地区的传统风味小吃。用糯米、红枣或蜜枣蒸制而成;有的会加红豆、葡萄干等置铁甑上蒸制而成。甑糕小吃历史悠久。
5、糕gāo,声母g,韵母āo,声调一声。甑糕属于西安、关中地区、晋南地区的传统风味小吃,用糯米、红枣或蜜枣蒸制而成;现在有的会加红豆、葡萄干等置铁甑上蒸制而成。甑拼音zèng 古代蒸饭的一种瓦器。
6、“曾”和“瓦”在一起组成的字,是“甑”,读音是“zeng”。甑,有以下几个意思:中国古代的蒸食用具,与鬲通过镂空的篺相连,用来放置食物,利用鬲中的蒸汽将甑中的食物蒸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