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内容详情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历史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2025-09-02 05:14:27 作者:wangsihai

电话:18514096078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以及历史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两次严重失误是?

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严重失误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1、它忽视了客观的经济发展规律,过分夸大了主观意志和主观努力的作用,使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等错误大肆泛滥,工农业生产遭到极大破坏,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人民生活发生严重困难。

2、当时的大跃进违背客观规律,严重破坏社会生产力,打乱正常生产秩序,造成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积累和消费之间比例严重失调。经济工作中急躁冒进的“左”错误,使国民经济遭受严重挫折,人民生活受到很大的影响。

3、人民公社化运动给农业发展带来消极后果: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在“大跃进”中发展起来的。它的特点是“一大二公”。即规模大(一般为两千户左右)、公有化程度高。

扩展资料:

1、连续三年的“大跃进”即人民公社化运动,造成对农业生产的极大破坏。加上从1959年起,中国农业连续几年遭受大面积自然灾害,农副产品产量急剧下降。

2、国家面临着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困难。到1960年下半年,“大跃进”已经进行不下去了。严峻的现实使中央领导层清醒过来,决定认真进行调查研究,纠正错误,调整建设方针。这标志着这个历史阶段中国共产党指导方针的重要转变,也标志着共和国逐渐进入了为期五年的调整时期。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参考资料:中国网-盲目“大跃进”的错误及对错误的纠正

人民公社运动的背景,内容,影响及启示。

1、背景

人民公社化运动最初是由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小社并大社引起的。这本来是出于兴修水利、搞农田基本建设的需要,但在“大跃进”的背景下,却演变成一场不顾客观条件、争相推动农业集体生产组织向所谓更高级的形式过渡的普遍的群众性运动。

2、内容

成立人民公社,原来合作社的集体财产无偿调拨给人民公社。人民公社实行工农商学兵合一的政社合一的体制,既是一个经济组织,也是一级政权机构。人民公社的基本特点被概括为“一大二公”。

所谓“大”,就是规模比农业生产合作社大,基本上是一乡一社,甚至数乡一社。所谓“公”,就是生产资料公有化程度高。

3、影响

挫伤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造成农业生产的下降。

4、启示

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对错误的纠正

1958年11月中共中央工作会议(第一次郑州会议)后,毛泽东和中共中央开始逐步纠正人民公社化运动中的错误。

1961年,毛泽东主持制定了《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草案)》,进一步明确了在现阶段人民公社实行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制度,这在一定程度上对克服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促进农业的恢复和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人民公社化

什么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

大跃进就是指忽视客观规律的作用以极其夸张的速度发展社会主义争取早日实现共产主义。1958年八届十一中全会上党中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的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但在实践中只是注重了多快而忽略了好和省。出现了全民炼钢的局面,浮夸风严重。并提出很不符合当时实际的“十年赶英美”“五年超英美”等口号。

人民公社化就是指全体人民都编入一个公社,统一安排口粮分配,是以个平均主义的体现。在人民公社每个人的,每个家庭的收入是按工分来领取的,按劳分配。这种平均主义极大地伤害了农民的积极性,不利于社会主义农业生产力的提高。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历史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