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内容详情

芒种节(芒种节气的特点和风俗)

2025-09-18 22:55:29 作者:wangsihai

电话:18514096078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芒种节,以及芒种节气的特点和风俗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芒种是什么节日

芒种是二十四节气里的一个日子。芒种的“芒”字,是指麦类等有芒植物的收获,芒种的“种”字,是指谷黍类作物播种的节令。

芒种二字谐音,表明一切作物都在“忙种”了。所以,“芒种”也称为“忙种”,农民间也称其为“忙着种”。“芒种”到来预示着农民开始了忙碌的田间生活。左河水的《芒种》诗称其气象和农忙的情况为艳阳辣辣卸衣装,梅雨潇潇涨柳塘。南岭四邻禾壮日,大江两岸麦收忙。

芒种时节沿江多雨,黄淮平原也即将进入雨季。西南地区从6月份也开始进入了一年中的多雨季节。此时,西南西部的高原地区冰雹天气开始增多。在此期间,除了青藏高原和黑龙江最北部的一些地区,还没有真正进入夏季以外,大部分地区的人们,一般来说都能够体验到夏天的炎热。

芒种节气的民俗及活动

芒种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9个节气,夏季的第三个节气,表示仲夏时节的正式开始;太阳到达黄经75°时交芒种节气。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芒种节气的民俗及活动,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芒种节气民俗

1.煮食黄梅

芒种前后,是长江中下游一带的梅雨季节,此时正值黄梅成熟之时,因为黄梅酸涩,不便直接入口,需加工后方可食用,所以这一地区的许多农家有芒种煮梅食用的习俗。

2.饯花会

江南一些地区在芒种日还有“饯花会”的习俗。当地的人们认为,芒种过后便是夏日,众花凋谢,花神退位,便要摆设多种礼物为花神饯行。也有的人用丝绸悬挂花枝,以示送别。曹雪芹在《红楼梦》第二十七回写芒种节道:“这日,那些女孩子们,或用花瓣柳枝编成轿马的,或用绫锦纱罗叠成千旄旌幢的,都用彩线系了。每一棵树上,每一枝花上,都系了这些物事。满园里绣带飘飘,花枝招展。”“干旄旌幢”中“干”

即盾牌;旄、旌、幢都是古代的旗子,旄是旗杆顶端缀有牦牛尾的旗,旌与旄相似,但不同之处在于它有五彩折羽装饰,幢的形状为伞状。由此可见大户人家芒种节为花神饯行的热闹场面。

3.安苗

安苗是皖南一些地区的农事习俗活动,始于明初。每到芒种时节,种完水稻,为祈求秋天有个好收成,各地都要举行安苗祭祀活动。家家户户用新麦面蒸发包,把面捏成五谷六畜、瓜果蔬菜等形状,然后用蔬菜汁染上颜色,作为祭祀供品,祈求五谷丰登、村民平安。

4.打泥巴仗

贵州东南部一带的侗族青年男女,每年芒种前后都要举办打泥巴仗节。当天,新婚夫妇由要好的男女青年陪同,集体插秧,边插秧边打闹,互扔泥巴。活动结束,检查战果,身上泥巴最多的,就是最受欢迎的人。

芒种节气活动

一:感受节气温度的变化

芒种是二十四个节气的第九个节气,是夏季的第三个节气,进入芒种时节,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开始进人梅雨季节,持续阴雨,雨量增多,气温升高,空气非常潮湿,天气十分闷热,气温变化还是比较明显的。成人与幼儿一起观看天气预报,了解不同区域的温差,以及记录自己生活地域的节气时间段的每日温度,和之前节气的记录册对比,感受着节气交替的变化。

二:测一测雨水

芒种是夏季的第三个节气。芒种节气的到来,开始进人梅雨季节,持续阴雨,降雨量增多。成人可以孩子一起记录芒种后雨水较之前的变化,和之前节气的记录册对比,了解不同节气里自然界的变化。

三:知三候,感时令

芒种节气有三候,一候螳螂生,二候鹏始鸣,三候反舌无声。 成人可以给幼儿讲解三候的意义,或是一起走进自然寻找这些节气变化,以及其代表的物候现象背后的含义,让孩子们了解这不仅仅是岁月时令的符号记号,更是人类共生的历史,是文化的结晶。

四:芒种忙,麦上场

二十四节气是古时农事的行事历,所以每个节气,都少不了我们的农事种植活动。芒种时节的到来,标志仲夏时节的开始,也意味着繁忙拉开了帷幕,忙着抢收已成熟的芒作物。这时,如之前已种植过麦子的班级,老师可以带着孩子一起去收割以及后续脱粒工作,体验农事工作的不易,明白只有有付出就有收获的道理; 如没有种植,可以准备一些麦子带着孩子们一起观察,了解农事的过程,感受自然物生长的力量。

在教师的指导下,幼儿把收割好的小麦进行脱粒、去皮,可以晾晒储存起来,明年再当种子。

没有种植麦子的班级,可以由教师准备麦子,带着孩子们一起认识麦子,了解麦子的生长过程等内容。

五:品麦香

食是人生存的基础,而中国人对于食又有自己独特的想法和表现,根据时令去品尝是最幸福的事情,芒种时节,最淳朴而美味的莫过于新鲜收割的麦子了。这时,成人可以带着孩子品尝麦包,麦包原材采用芒种时节成熟的小麦无脱皮而磨成,面粉粗糙,有着浓郁的小麦香味,第一时间感受原味植物的美好。

或成人也可以带着孩子一起尝试用小麦磨成的面粉做成各种面食及点心,在体验和品尝的同时,懂得粮食的来之不易,理解“粒粒皆辛苦”的真正内涵。

六:做一幅创意麦秸画

任何事物都可以有艺术的体现,小麦经过多道工序的加工,最后变成餐桌上的美食,那么麦秸也是有大作用的。成人可以带着孩子把麦秸去叶,用线绳编制成草篦子,添置于班级的角色区域,或一起制作创意麦秸粘贴画。感受创作的乐趣,了解不同的东西都有自己的价值。

七:麦收过后忙插秧

“时雨及芒种,四野皆插秧”,芒种节气除了抢收麦子,也忙着种植谷黍类的夏播物。成人可以带着孩子们种植晚谷、黍、稷等农作物,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种植活动,经历播种、开花结果等植物生长全过程,感受生命成长的历程。

八:送花神,栽新花

古时民间,人们在芒种日会饯送花神归位,既为恭迎夏君,也为感恩,期盼来年与百花再次相会。《红楼梦》第二十七回中就描写了这一风俗:大观园中的女孩子们,或用花瓣柳枝编成轿马,或用绫锦纱罗叠成干旄旌幢,都用彩线系在每一棵树头每一枝花上。这时,成人可以带着孩子一起送花神,把彩色丝带系在幼儿园里或是小区的花枝上。

成人也可以带着孩子一起种下花种,如夏播夏开的凤仙花、百日草、蜀葵花等草花等等,感受“芒种”的接替、更新,体会节气时间的变化。

九:一起煮梅汁

在南方,每年五、六月是梅子成熟的季节,三国时有“青梅煮酒论英雄”的典故。青梅含有多种天然优质有机酸和丰富的矿物质,具有净血、整肠、降血脂、消除疲劳、美容、调节酸碱平衡,增强人体免疫力等独特营养保健功能。但是,新鲜梅子大多味道酸涩,难以直接入口,需加工后方可食用,这种加工过程便是煮梅。这时,成人便可以带着孩子一起煮一壶青梅汤,品味节气的美好。

十:一起来斗草

在古代芒种还有一个浪漫的习俗就是斗草,又叫踏百草,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就收藏一幅画名叫《群婴斗草图》。斗草就是各自找韧性比较好的草然后交叉成十字用力拉扯,草不断的那一方就是胜利者。成人可以带着孩子一起在户外各自寻找自己认为最韧性的草,再继续比赛,感受民俗游戏的乐趣。

芒种节气的特点

1、雨量

芒种时节沿江多雨,黄淮平原也即将进入雨季,芒种前后若遇连阴雨天气及风、雹等,往往使小麦不能及时收割、脱粒和贮藏而导致麦株倒伏、落粒、穗上发芽霉变及“烂麦场”等,使眼看到手的庄稼毁于一旦。

芒种后,中国华南东南季风雨带稳定,是一年中降水量最多的时节,长江中下游地区先后进入梅雨季节,雨日多,雨量大,日照少,有时还伴有低温。

芒种时节,水稻、棉花等农作物生长旺盛,需水量多,适中的梅雨对农业生产十分有利;梅雨过迟或梅雨过少甚至“空梅”的年份作物会受到干旱的威胁。但若梅雨过早,雨日过多,长期阴雨寡照,对农业生产也有不良影响,尤其是雨量过于集中或暴雨还会造成洪涝灾害。

西南地区从6月份也开始进入了一年中的多雨季节。此时,西南西部的高原地区冰雹天气开始增多。

2、气温

在此期间,除了青藏高原和黑龙江最北部的一些地区,还没有真正进入夏季以外,大部分地区的人们,一般来说都能够体验到夏天的炎热。

6月份,无论是南方还是北方,都有出现35℃以上高温天气的可能,黄淮地区、西北地区东部可能出现40℃以上的高温天气,但一般不是持续性的高温。在华南的台湾、海南、福建、两广等地,6月的平均气温都在28℃左右,如果是在雷雨之前,空气湿度大,确实是又闷又热,有时需要向公众发布高温预报,提醒人们预防中暑、空调病和急性肠胃炎。

芒种节气的来历和风俗活动

芒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9个节气,是干支历巳月的结束以及午月的起始;时间点在公历每年6月6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75°时。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芒种节气的来历和风俗活动,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芒种的由来

芒种,是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的意思。芒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九个节气。每年的6月5日左右,太阳到达黄经75°时为芒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意指大麦、小麦等有芒作物种子已经成熟,抢收十分急迫。晚谷、黍、稷等夏播作物也正是播种最忙的季节,故又称“芒种”。春争日,夏争时,“争时”即指这个时节的收种农忙。人们常说“三夏”大忙季节,即指忙于夏收、夏种和春播作物的夏管。

所以,“芒种”也称为“忙种”“忙着种”,是农民朋友的播种、下地最为繁忙的时机。

我国古代将芒种分为三候:"一候螳螂生;二候鹏始鸣;三候反舌无声。"在这一节气中,螳螂在去年深秋产的卵因感受到阴气初生而破壳生出小螳螂;喜阴的伯劳鸟开始在枝头出现,并且感阴而鸣;与此相反,能够学习其它鸟鸣叫的反舌鸟,却因感应到了阴气的出现而停止了鸣叫。

芒种是表征麦类等有芒作物的成熟,是一个反映农业物候现象的节气。时至芒种,四川盆地麦收季节已经过去,中稻、红苕移栽接近尾声。大部地区中稻进入返青阶段,秧苗嫩绿,一派生机。"东风染尽三千顷,折鹭飞来无处停"的诗句,生动的描绘了这时田野的秀丽景色。到了芒种时节,盆地内尚未移栽的中稻,应该抓紧栽插;如果再推迟,因气温提高,水稻营养生长期缩短,而且生长阶段又容易遭受干旱和病虫害,产量必然不高。红苕移栽至迟也要赶在夏至之前;如果栽苕过迟,不但干旱的影响会加重,而且待到秋来时温度下降,不利于薯块膨大,产量亦将明显降低。农谚"芒种忙忙栽"的道理就在这里。

芒种是很忙的节气。陕西,甘肃、宁夏是“芒种忙忙种,夏至谷怀胎”。广东是“芒种下种、大暑莳(莳指移栽植物)”。江西是"芒种前三日秧不得,芒种后三日秧不出"。贵州是"芒种不种,再种无用"。福建是"芒种边,好种籼,芒种过,好种糯"。江苏是"芒种插得是个宝,夏至插得是根草"。山西是"芒种芒种,样样都种"。"芒种糜子急种谷"。四川、陕西是"芒种前,忙种田,芒种后,忙种豆"。从以上农事可以看出,到芒种节,我国从南到北都在忙种了,农忙季节已经进入高潮。

“四月芒种麦在前,五月芒种麦在后”,这是说华北地区4月芒种,小麦就成熟了,而5月芒种麦子还未成熟,这是为什么呢?这和前边讲过的"二月清明桃花开,三月清明定不开"一样,都是因为阴历算法造成的。按阴历计算,一年实际上是354或355天。这比地球绕太阳一周的天数要少10-11天,因此必须三年一闰(有时是两年一闰),补充所短的天数。闰月时,节气不是提前就是推后,因而芒种有时在4月,有时在5月。我国农民深知4月芒种由于打春早,节气推前,所以种庄稼就种得早,要种在芒种前,6月芒种,就把庄稼种在节气之后,这是一种"死节气、活办法"的科学种植方法。

“芒种糜子急种谷”,糜子是一种生长期最短的禾本科植物,早熟品种80天可以成熟,即使晚熟品种,也不超过100天就能成熟。它是大秋作物最后播种的庄稼。所以华北地区遇到天早无雨,其它作物误了节气时,多用它来弥补,同样能获得好收成。在正常的情况下,芒种种糜子时,种谷也可以成熟,但谷子比糜子生长期长,有可能遭受冻害,因此说“芒种糜子急种谷”。

芒种风俗活动

1、送花神

农历农历二月二花朝节上迎花神。有迎花神,也有送花神,一迎一送。芒种已近五月间,百花开始凋残、零落,民间多在芒种日举行祭祀花神仪式,饯送花神归位,同时表达对花神的感激之情,盼望来年再次相会。

2、打泥巴仗

贵州贵州东南部一带的侗族青年男女,每年芒种前后都要举办打泥巴仗节。当天,新婚夫妇由要好的男女青年陪同,集体插秧,边插秧边打闹,互扔泥巴。活动结束,检查战果,身上泥巴最多的,就是最受欢迎的人。

3、安苗

芒种安苗习俗安苗系皖南的农事习俗活动,文字记载始于明初。每到芒种时节,种完水稻,为祈求秋天有个好收成,各地都要举行安苗祭祀活动。家家户户用新麦面蒸发包,把面捏成五谷六畜、瓜果蔬菜等形状,然后用蔬菜汁染上颜色,作为祭祀供品,祈求五谷丰登、村民平安。

4、煮梅

在南方,每年五六月是梅子成熟的季节,三国时有“青梅煮酒论英雄”的典故。青梅含有多种天然优质有机酸和丰富的矿物质,具有净血、整肠、降血脂、消除疲劳、美容、调节酸碱平衡,增强人体免疫力等独特营养保健功能。但是,新鲜梅子大多味道酸涩,难以直接入口,需加工后方可食用,这种加工过程便是煮梅。

5、开犁节

浙江省云和县有“开犁节”,在农历二十四节气的芒种节那天举办。

在云和梅源一带流传着这样的传说:牛是天庭的司草官,因为同情人间饥荒,偷偷播下草籽,但结果导致野草疯长拯救了牲畜,而农田被野草淹没使农人无法耕种,上天为了惩罚牛,指令其下凡犁田,直至今日。

开犁是云和梅源一带山区农民启动春耕的时令体现,过去把“开犁节”叫做“牛大王节”。

芒种历法气象

公历每年6月6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75度时为芒种。

按气候学标准看,芒种前后,我国大部分地区为孟夏、仲夏之交时节。此时的长江中下游地区开始进入梅雨期,雨水多、雨、日照少,有时还伴有低温,这也是长江中下游地区特点的季节。我国东部地区全年的降雨量约有1/3(个别年份为1/2)是梅雨季节下的,长江中下游地区梅雨一般出现于6月份后。这时,正是水稻、棉花等作物生长旺盛、需水较多的季节。

梅雨形成的原因是冬季结束后,冷空气强度削弱北退,南方暖空气相应北进,伸展到长江中下游地区,但这时北方的冷空气仍有相当势力。于是冷暖空气在江淮流域相峙,形成准静止锋,出现了阴雨连绵的天气。持续一段时期后,暖空气最后战胜冷空气,占领江淮流域,梅雨天气结束,雨带中心转移到黄淮流域。此外,由于梅雨期间,空气湿度很大,百物极易受潮霉烂。故梅雨又被叫做“霉雨”。

芒种节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芒种节气的特点和风俗、芒种节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