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构成(犯罪构成的特征)
电话:18514096078
本文目录一览:
- 1、犯罪构成包括哪些条件
- 2、犯罪构成的概念
- 3、犯罪构成要件
- 4、犯罪构成名词解释
- 5、犯罪构成包括哪些方面
- 6、犯罪构成包括什么
犯罪构成包括哪些条件
犯罪构成条件需要满足:(一)犯罪主体。是指实施犯罪行为的人。(二)犯罪的主观方面。是指犯罪主体对其实施的犯罪行为及其结果所具有的心理状态。(三)犯罪的客观方面。是指犯罪行为的具体表现。 ( 四)犯罪客体。是指刑法所保护而被犯罪行为所侵害的社会关系。
《刑法》第十三条 【犯罪概念】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
犯罪构成的概念
犯罪构成,又称为犯罪构成要件,是指依照我国刑法规定,决定某一具体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及其程度,为该行为构成犯罪所必需的一切客观和主观要件的有机统一,是使行为人承担刑事责任的根据。犯罪构成的特征如下:
1、犯罪构成是一系列主客观要件的有机统一。犯罪构成要件,是指成立或者构成犯罪所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
2、犯罪构成是犯罪行为社会危害性的法律标志。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十三条
【犯罪概念】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
犯罪构成要件
犯罪构成包括以下共同要件:1、犯罪客观方面。犯罪活动的客观外在表现,包括危害行为、危害结果。2、犯罪客体。刑法所保护而为犯罪所侵犯的社会主义社会关系。3、犯罪主观方面。犯罪主体对自己危害行为及其危害结果所持的心理态度。4、犯罪主体。实施危害社会的行为,依法应当负刑事责任的自然人或单位。
【【法律依据】】
《刑法》第十三条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
【温馨提示】
以上回答,仅为当前信息结合本人对法律的理解做出,请您谨慎进行参考!
如果您对该问题仍有疑问,建议您整理相关信息,同专业人士进行详细沟通。
犯罪构成名词解释
犯罪构成是指依照中国刑法规定,决定某一具体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及其程度,为该行为构成犯罪所必需的一切客观和主观要件的有机统一,是使行为人承担刑事责任的根据。任何一种犯罪的成立都必须具备四个方面的构成要件,即犯罪主体、犯罪主观方面、犯罪客体和犯罪客观方面。
犯罪的构成要件是什么
根据中国《刑法》的规定,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
犯罪的构成要件即犯罪的客体、犯罪的客观方面、犯罪的主体、犯罪的主观方面。
客体
是指犯罪行为侵犯的、中国刑事法律所保护的社会关系。任何犯罪都必然要侵犯某一客体,不侵犯客体的犯罪是不存在的。例如,销售假药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对药品的监督管理制度以及公民的健康权利。如果侵犯的不是刑事法律所保护的社会关系如合同关系,就不构成犯罪。
客观方面
是指刑法所规定的犯罪活动的客观事实特征,包括危害社会的行为、危害后果及其因果关系等。危害社会的行为包括作为和不作为。作为是指不当为而为的积极行为,即实施法律所禁止的行为,如杀人。不作为是指当为而不为的消极行为,是指行为人有条件、有义务实施某些行为而不实施,以至于使刑法所保护的客体受到严重危害的行为,如玩忽职守。
犯罪构成包括哪些方面
犯罪构成包括(一)犯罪主体(二)犯罪的主观方面(三)犯罪的客观方面(四)犯罪客体四个方面。
根据《刑法》犯罪构成包括(一)犯罪主体(二)犯罪的主观方面(三)犯罪的客观方面(四)犯罪客体四个方面。
(一)犯罪主体。是指实施犯罪行为的人。每一种犯罪,都必须有犯罪主体,有的犯罪是一个人实施的,犯罪主体就是一人,有的犯罪是数人实施的,犯罪主体就是数人。根据刑法规定,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犯罪的,构成单位犯罪,因此,单位也可以成为犯罪主体。
(二)犯罪的主观方面。是指犯罪主体对其实施的犯罪行为及其结果所具有的心理状态。犯罪主观方面的心理状态有两种,即故意和过失。
(三)犯罪的客观方面。是指犯罪行为的具体表现。
(四)犯罪客体。是指《刑法》所保护而被犯罪行为所侵害的社会关系。犯罪客体和犯罪对象是不同的。
犯罪构成包括什么
犯罪构成要件,即构成犯罪的要素。犯罪构成包括1、犯罪客体、2、客观方面、3、犯罪主体、4、主观方面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 ,犯罪构成要件,即构成犯罪的要素。具体的四要件如下:
1、犯罪客体:是指刑法所保护的公民人身权利不受非法侵害的这种社会关系。它与犯罪对象是不一样的。
2、客观方面:是指犯罪行为的具体表现,其中主要包括危害行为、危害结果、因果关系等。
3、犯罪主体:是指实施犯罪行为的人。是达到责任年龄,具有责任能力,实施危害社会行为的人,单位也可以成为部分犯罪的主体;
4、主观方面:指犯罪主体对其实施的危害行为及危害结果所报的心理态度,包括故意、过失以及目的。在单位构成犯罪的情况下,该单位对犯罪行为负有责任的人员也同样具有主观心理状态。



电话:18514096078
蒙ICP备202300351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