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意保留(戏谑表示和真意保留)
电话:18514096078
今天给各位分享真意保留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戏谑表示和真意保留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民法中的真意保留,能给举个例子吗,这个和欺诈有什么区别,能不能也举个例子。谢谢了!
李某因欠刘某15万元到期未付而请第三人王卫兵担保缓期履行,王向刘某出具了担保书,但其在担保书上没有署真名,而署的是“王伟斌”,这一点债权人刘某并不知道。债务到期后,李某下落不明,刘某遂将其与担保人一起告上法庭。庭审中,王卫兵说自己不叫“王伟斌”,所以担保行为无效,不同意承担担保责任。本案中署假名的行为在法律性质上应属“真意保留”,按法学理论不影响其行为的效力。
真意保留和隐藏行为的区别
隐藏行为其法律性质属于意思表示不一致,但又与真意保留、虚假行为等意思表示不一致具有不同的特征,是当事人刻意地用意思表示不一致的方法,将其真实意思隐藏起来,故意用虚假行为予以掩盖。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民事法律行为,是指当事人为了规避法律,实现其追求非法目的的行为,在形式上采用另一种合法的法律行为掩盖其非法目的的法律行为。它属于隐藏行为的一种,并不是隐藏行为的全部。虚伪表示背后隐藏的民事法律行为体现了双方当事人的真实意思表示,原则上不应否定其效力;但是隐藏行为的效力最终如何,仍然应当根据该行为自身的效力要件予以判断,不宜不加限制地一律承认其效力。故在同时存在虚伪表示与隐藏行为时,虚伪表示无效,隐藏行为并不因此无效,其效力如何,应当依据有关法律规定处理。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一十二条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而予以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民法关于“真意保留”的问题
真意保留,是指行为人故意隐瞒其真实意思,而表示其他意思的意思表示。基于真意保留所为的民事行为,原则上可以生效,但真意保留为相对人明知时,民事行为不生效力。
真意保留也就是说法律保护的是客观的意思表示,至于行为人主观的意思是否与客观一致,在所不问,只要行为人在表意时是无瑕疵即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完全自主意识)。
关于真意保留和戏谑表示和真意保留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