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内容详情

吴昭璞(吴昭璞个人简历)

2025-09-13 20:58:44 作者:wangsihai

电话:18514096078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吴昭璞,以及吴昭璞个人简历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珠峰新高程公布有8848.86米!这一数据背后有哪些人值得我们敬佩?

珠穆朗玛峰再次测高这次公布的数据是8848.86m 这组数据的背后 是所有测量人员艰苦努力的贡献 ,其中最有名的是陈永龄教和吴昭璞校友。

一:陈永龄

这两种穆朗玛峰的高度是国家科技水平和综合国力的象征 ,因此有许多科研工作者潜心研究,前赴后继, 其中最有名的是陈永龄,他是我国大地测量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是华南理工大学的副院长,由陈永龄教授领导制订的《大地测量法式》和《大地测量法式说明》等著作,为建立中国现代测绘体系奠定了非常好的基础。他提出的方案超过国内外历次测量水平,陈永龄也因此被称为“珠峰测高第一人”。

二:吴昭璞

吴昭璞是国家国测一大队队员,国测一大队为国家测量珠穆朗玛峰事业做出了很大贡献,拥有“最美奋斗者”称号,国测一大队至今共有46名队员在野外工作中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其中就包括吴昭璞,吴昭璞是华南理工大学的学生,他在华南理工大学就读建工系工程测量专业,毕业之后,他被安排到国测一大队,由此开启了他一生最辉煌也最艰苦的时刻,他作为小组组长带领组员前往新疆南湖沙漠无人区进行水准测量工作,后来为了保全组员和机器设备和测绘资料壮烈牺牲,至今连坟墓都找不到,他是华南理工大学办学史上,除陈永龄外为国捐躯的又一位英雄。

从古至今,中国的科研路就从来不是随意就取得成功的,无论是自古科研实力落后,还是外部环境的压迫,从依赖国外科研仪器,到现在国产科研仪器装备不断更新换代,这一切都离不开科研工作者的无私贡献,他们的贡献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中国珠穆朗玛峰的海拔是怎么测量的?

央视《新闻调查》2009年8月8号播出节目:《丈量大地的人们》 珠穆朗玛峰的海拔高度是8844.43米,这里所说的海拔,是从我国青岛的海平面开始算起的。但这个高度是怎么算的呢?一般人想象不到,目前世界上精度最高的测量方法还是每30米、每30米地依靠人工来测量。那么从青岛到珠峰的距离有数千公里,是什么人这样一步步精确测量出了珠峰的海拔高度呢?今天的节目就为您介绍这样的一群人。 解说:陕西省西安市,国家测绘局第一大地测量队驻地。初到这里,无论和谁谈起国测一大队的历史,一代又一代的国测一大队队员都会不约而同地为你讲述一个发生在50年前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名叫吴昭璞,是50年代毕业的大学生。1960年夏天,吴昭璞接到任务,带领着一个测量小组进入了新疆的茫茫戈壁。 白贵霞(陕西测绘局局长):吴昭璞是水准测量组的组长,他们所带的水,在新疆沙漠里边,水壶被骆驼走路的时候磨烂了。在这个区域里面没有水了以后,就意味着死亡。 郁期青(国家测绘局第一大地测量队原工程师):就是我们点的那个蜡烛,放在公务箱里,蜡烛全部变成一锅汤,就不成形,热得温度可能超过70度。 岳建利(国家测绘局第一大地测量队大队长):我们国家当时的测量的理论基础,在世界上居于前列,但是我们的仪器加工,因为刚解放,精密的仪器,还不能够大批量地制造。我们很多的先进仪器,都是从国外来进口,由于国外西方国家对我们的限制,仪器比生命还要重要。 白贵霞:当人渴的时候,一点力气都没有,仪器一个是贵重,另外它也沉重,背着走出去的可能性是极小的。 宋超智(国家测绘局副局长):如果大家都留下,很可能全军覆没,那么他(吴昭璞)作为组长,毅然做了一个决定,让其他同志离开,当时在沙漠里边可以说,没有水就意味着,面对的就是死亡,那么他(吴昭璞)自己实际上是把1%的这种生存的可能,他让给了他小组的同志,把99%的死亡的这种可能,他是留给了自己,他是组长,他是党员。 陈永军(国家测绘局第一大地测量队副大队长):最难的,就是我处在这个地方,我知道要死,但是我会让小组的成员走,我来就一个人,我明知道我就要死去。我还要在这里等死。按照我们现在来说。就是明知道你在这里要死。你会等吗?我们都会放弃的! 白贵霞:(几天后)他的同事返回来,带着救援的人员,带着水过来以后,吴昭璞同志离开人世,他原来是一米七几,因为干渴使他一个高大的身躯,变成了一个跟木乃伊一样的。 郁期青:人就趴在地上,沙地,两个手就刨一个坑,他(吴昭璞)好像是下意识的,往下挖一点是不是有点水,其实戈壁滩上哪来的水。 岳建利:墨水瓶子空了,这个墨水瓶子,拧着的盖不会蒸发,不会倒掉,他(吴昭璞)只能喝掉。 宋超智:他(吴昭璞)把自己的外衣压在仪器和资料上面,用戈壁滩上的石头压得严严实实的。可以说大地一切都是静止的,惟有他手上的表还在跳动着。所以当时测绘队员真的是,含着热泪,把他掩埋了,那么留给他的惟一的陪葬品,就是用军用壶装了一壶水。 陈永军:这是从我进队包括以后每一次进队,年轻人必上的一课,是大地队最原始的一种精神。 记者:但是作为一个年轻人,进来就要上这么一课的话,很感人, 但是也很残酷。 陈永军:当然了,作为我们吴昭璞,这可能是一个极端的极端,在今后不会发生这种例子,但是这曾经是我们的历史,这是我们的传统。 解说:从1954年成立到1975年,20年时间里,国测一大队先后有46名测绘队员牺牲,那么,国测一大队究竟是一家什么样性质的单位?为什么曾经有如此多的人付出宝贵的生命呢?2009年7月,《新闻调查》栏目沿着青藏公路拉萨至唐古拉山一线,寻找和采访这些国测一大队的外业队员。 详细参见

麻烦采纳,谢谢!

吴昭璞为什么要看仪器

吴昭璞敢于担当,不怕危险。查询相关信息显示1960年4月底,31岁的技术员吴昭璞带领一个水准测量小组来到新疆南湖戈壁,当地气温超过40摄氏度。一天早晨,装满清水的水桶漏了,而最近的水源地在200公里外。吴昭璞怕队员们面临生命危险,让队伍撤离找水,自己留下看守仪器资料,最终因为缺水而长眠于沙漠中。

吴昭璞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吴昭璞个人简历、吴昭璞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