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同源(书画同源张彦远)
电话:18514096078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书画同源,以及书画同源张彦远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 1、书画同源的含义
- 2、书画同源的观点是谁提出的?
- 3、书画同源的意思是什么?
- 4、如何理解书画同源
- 5、书画同源的观点是谁提出的
书画同源的含义
书画同源:这里的“书”指书法;“画”,指绘画。
书画同源,指的是绘画和书法源于一处,都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指书法和绘画在创作上源于一理,即在表现形式方面,尤其是在笔墨运用上具有共同的规律性。
书画同源的观点是谁提出的?
赵孟頫。
书画同源,是中国书画术语。
意为中国绘画和中国书法关系密切,两者的产生和发展,相辅相成,在画史上,以先秦诸子的所谓:“河图洛书”为书画同源的依据,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叙画之源流》中说,“颉有四目,仰观垂象。
书画同源的利弊:
其弊则体现在,一味地强调书画同法,一味追求笔墨情趣,从而容易使绘画艺术走上脱离生活、脱离现实的死胡同。
而且,倘若把学画和学书法看作同一法门,就必然走临摹之法。郭熙曾指出:“人之学画,无异学书,书取钟王虞柳,久必入其仿佛。”
可见,学书法是以临摹入手,兼收并蓄、广议博考,然后自成一家。
但倘若绘画走上这样的路子,其结果则截然相反,会使绘画窒息生机,毫无生气。
因此,以赵孟頫在当时艺术界的领袖地位而言,其“书画同法”说对后世造成不利的影响是难以讳言的。
书画同源的意思是什么?
“书画同源”是挂在许多文化人嘴边的一个成语,书法是绘画的抽象化和符号化,它们关系亲密。下面了解下书画同源的意思是什么。
1、 书画同源,是中国书画术语。意为中国绘画和中国书法关系密切,两者的产生和发展,相辅相成。
2、 书法和绘画在源头上、起源上、渊源上是一致的,两者同根生。这一点,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的仓颉造字,就是很好的证明。
3、 书法和绘画的用笔方式相同。绘画常常以书法用笔入画,它们都注重对气韵和神彩的锤炼。
以上就是关于书画同源的意思是什么的内容介绍了。
如何理解书画同源
中国书画术语。意为中国绘画和中国书法关系密切,两者的产生和发展,相辅相成。书与画,同质而异体也。自然,不仅是书画家们匠心的依据和创造的源泉,笔墨不仅是一种技能,更是精神的载体。
对书画同源的“源”字,除最初的起源一解外,还指书法与绘画在表现形式方面,尤其是在笔墨运用上具有共同的规律性。书法的用笔是中国画造型的语言,离开了书法的用笔,就很难言中国画,从而,中国画本身带上了强烈的书法趣味,国画的线条、墨韵,处处都透露着抽象之美,流露出其独立的审美价值。
扩展资料
中国的书画不同于西洋各国。而中国传统的绘画和书法,却有很多相同之处,甚至于写中国字和画中国画,在用笔的方法上,简直如出一辙。中国人写字与绘画的“文房四宝”完全一样,文人又常在舞文弄墨之余作画,自然把书法的用笔带入画中。
距今六七千年前新石器时代画在陶器上的图画如鱼、蛙、鹿、鸟、花叶、舞蹈等,是中国最早的绘画作品。最早的象形文字,就是用线条画成的一幅幅小画,后来才演变为现在使用的汉字。正因为绘画和写字都用同样的工具,并且都是以线条为主,故有“书画同源”之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书画同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画研究丛书:书画同源
书画同源的观点是谁提出的
“书画同源”的观点是赵孟頫提出的。赵孟頫是我国元朝时期著名的书法家及画家,“书画同源”中的“画”即是指文人画,文人画的表现形式讲究集诗句、书法、绘画、钤印于一体,以书入画,通过作品表达作者的人品、学问、才情、思想,无论是艺术语言还是作品意境都高于工匠画和院体画。
书画同源,是中国书画术语。意为中国绘画和中国书法关系密切,两者的产生和发展,相辅相成。书画同源的集大成者有赵孟頫、徐渭、朱耷、吴昌硕等。书法和文人画确实是相通的,和其它画种则不相通。
赵孟頫简介
赵孟頫(1254年10月20日-1322年7月30日),字子昂,汉族,号松雪道人,又号水晶宫道人(一说水精宫道人)、鸥波,中年曾署孟俯。吴兴(今浙江省湖州市)人,原籍婺州兰溪。南宋晚期至元朝初期官员、书法家、画家、诗人,宋太祖赵匡胤十一世孙、秦王赵德芳嫡派子孙。
赵孟頫博学多才,能诗善文,通经济之学,工书法,精绘艺,擅金石,通律吕,解鉴赏,尤其以书法和绘画的成就最高。在绘画上,他开创元代新画风,被称为“元人冠冕”;赵孟頫亦善篆、隶、真、行、草书,尤以楷、行书著称于世。其书风遒媚、秀逸,结体严整、笔法圆熟,创“赵体”书,与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并称“楷书四大家”。
书画同源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书画同源张彦远、书画同源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