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江楼(锦江楼宇 四率)
电话:18514096078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锦江楼,以及锦江楼宇 四率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 1、国保寻访记——开平碉楼 0026
- 2、锦江楼的烟雨||梁子
- 3、锦江楼的锦江楼的传说
- 4、锦江里碉楼在哪?
- 5、漳浦旅游景点
- 6、福建土楼好多,最值得玩的有哪几个
国保寻访记——开平碉楼 0026
到广东,最想去的一个地方就是开平碉楼。让开平碉楼火成网红打卡地,是电影《让子弹飞》的功劳。我知道这里不是因为看了电影,早在本世纪初,到广州出差,在快捷酒店里的一本画报上,几栋非常洋气的楼房矗立在破旧的村舍中间,尤显鹤立鸡群且格格不入,看了简介知道碉楼是开平乡间自清末至民国初海外华侨返乡所建。有心去一睹风采,可那时交通尚不发达,碉楼散于乡间,并未开发,往返至少三五日,借出差游玩也非我所愿,因此留下了近二十年的念想。
碉楼这种建筑形式集中于开平,有其地域地缘原因,开平立县较晚,明朝开平分属肇庆府新兴县、恩平县,广州府新会县,远离县城,历来属三不管地带,盗匪横行。清顺治六年割三县交界地立县,属肇庆府。开平四周多丘陵山地,中间为低丘平原,潭江、苍江汇于其中,多发洪涝灾害,明初即有碉楼式建筑用以躲避洪水。清末民初,政权更迭、内外交困、战争频仍,匪患尤为猖獗,据宣统年间的《开平乡土志》记载“开邑山辟之乡……既非险要亦非膏腴,英雄割据之所不注意,列强瓜分之所不垂涎,建县以来垂二百六十年,期间屠戮之惨如社贼之祸,红匪之变,土客之争,为害列矣。”
开平为著名侨乡,鸦片战争之后就有很多人越洋到美国、加拿大淘金,有了资本就开设饭店、洗衣店等,经过几十年发展有了积蓄,在美国排华政策压力下纷纷返乡,建造即可居住又能防匪防洪的碉楼。他们在西洋见了世面,又熟稔传统文化,因此融汇中西建筑风格的碉楼也便以其美轮美奂的建筑与装饰风格、坚固防卫的实用性而焕发出别具一格的艺术魅力。古希腊、古罗马、伊斯兰、葡萄牙等西方各种风格都被吸收利用,根据需要将各种元素通过或廊柱、或门饰、或窗饰、或阁楼的方式体现出来。建筑材料也各显神通,即有使用传统的砖石、夯土构建,也有从西洋运来钢筋、水泥以混凝土来建造。建筑形式主要分三种:一是由几户甚至几十户村民集资兴建的众楼,面积大、房间多,每户一间用以紧急避难使用,这种目前有四百多座,“非此则牛猪谷米不能保存,妇人孺子不能安睡,故合数家或数十家建一楼”(《开平县志》卷二十三);二是富裕侨商独资兴建的居楼,兼具居住和防卫功能,这种现存数量比较多,有一千多座;最后一种出现时间最晚、存世最少,称为更楼,面积小、楼层高,多建在村口、高处,主要起警戒瞭望之用,村民轮流值更,目前存世二百余座。
开平碉楼共有四个片区四十座列入世界遗产分项名录,分别是:(一)自力村碉楼群:自力村 1.安庐 2.湛庐 3.逸农庐 4.龙胜楼 5.居安楼 6.振安楼 7.云幻楼 8.铭石楼 9.竹林楼 10.官生居庐 11.澜生居庐 12.叶生居庐 13.球安居庐 14.耀光别墅 15.养闲别墅;上塘村 16.永庆楼 17.养初楼 18.奕易楼 19.永安居庐;水龙村 20.同安楼;宅群村 21.方氏灯楼。(二)马降龙碉楼群:河东村 22.河东楼;龙江村 23.信庐 24.敏庐 25.惠安楼;南安村 26.筦庐 27.祯庐 28.耀庐;庆临村 29.昌庐 30.骏庐 31.林庐 32.保障楼 33.北门楼 34.南门楼;永安村 35.天禄楼 36.保安楼。(三)锦江里碉楼:37.瑞石楼 38.升峰楼 39.锦江楼。(四)三门里碉楼:40.迎龙楼。
数日前,借海南开会之机专程路过开平,一圆夙愿。时间所限,仅逗留了几个小时。精选了自力村和立园来寻访,目前作为景区开发的不错,网红热度不减,寻的功夫不用做了,唯访而已。立园并未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园区也没有发现文保碑,网络信息显示2019年刚刚列入省保单位行列,应该不属国保,暂且不提。
自力村是由安和里(俗称犁头咀)、合安里(俗称新村)和永安里(俗称黄泥岭) 三个方氏所建自然村组成,取“自力更生”之意命村名。自力村立村较晚,清末有两户方姓来此定居,后随侨民碉楼的兴建,陆续有族人迁居于此。自力村方氏祖先宋代有六兄弟从河南迁居福建莆田,九世祖由闽入粤,十世方道盛于咸淳二年(1266年)中进士并招为驸马,随宋室逃至崖山,崖山海战战败南宋覆没后,方道盛携度宗长女信安公主赵庄懿迁新会古冈州平康都(即现在的开平市百合茅冈)定居。方道盛为开平方氏一世祖。茅冈一分支迁往塘口宅群庙边村,清顺治年间在庙边建了“驸马方公祠”祭祀祖先,公祠楹联曰“婚联宗室,派衍莆田”。“婚联宗室”说的就是始迁一世祖方道盛。目前自力村有碉楼九座、六座庐(西式别墅),分别是:龙胜楼、养闲别墅、球安居庐、居安楼、耀光别墅、云幻楼、竹林楼、振安楼、铭石楼、安庐、逸农楼、叶生居庐、官生居庐、谰生居庐、湛庐,均已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龙胜楼建的最早,建于民国八年(1919年),湛庐最晚,建于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
铭石楼是最精美、最高大的一座。楼主方润文生于光绪四年(1878年),年轻时赴美谋生,靠开餐馆和杂货铺发家致富,于民国十四年(1925年)返乡建楼,历时三年方才建成。
铭石楼一侧一座有着宽敞水泥浇筑院墙的庭院也颇为引人瞩目,碉楼位居中心,楼高五层、秀丽挺拔,名云幻楼,楼主方文娴原来是位饱读诗书的教书先生,因在家乡匪患横行,无以维持生计而远走马来西亚经商,苦心经营,终成富甲一方的儒商,发妻关氏苦于走贼佬,又不愿远走南洋,执意要建碉楼,方文娴只得汇钱回来建了这座云幻楼。这座楼还有一个看点,就是在五楼有一幅楼主亲自撰写的长对联:云龙风虎际会常怀怎奈壮志莫酬只赢得湖海生涯空山岁月,幻影昙花身世如梦何妨豪情自放无负此阳春烟景大快文章,横批:只谈风月。这也是目前开平碉楼里最长的一幅对联。这座碉楼在抗日战争时期,也抵挡了日本鬼子的侵掠,从一楼到五楼挤满了村民,门窗紧闭,结果日军只撞坏了一个门栓,无果而返。
叶生居庐、兰生居庐和官生居庐三座居庐分别是由方广宽、方广容、方广寅三兄弟建于二十世纪世纪三十年代。目前他们的后人都定居在美国旧金山和休斯敦。叶生居庐主人方广宽原来为铭石楼主方润文的长子方广仁打工,后自己经商致富,也回乡建造了居庐,规模仅次于老东家。上世纪四十年代末,三兄弟及其后人都远走美国,居庐再也没有打开过。2006年为了申遗,当地政府派人远赴美国,在旧金山与方广宽的长子方其祥等后人签订了托管协议,这才把尘封六十余年的三座居庐打开,里面精美的家具和陈设让人惊叹不已。
挂一漏万,还有更多的碉楼以及碉楼背后的故事等待去寻访。开平碉楼仅凭不足百年的历史就获得国保单位、世界文化遗产等金字招牌足以说明其特有的文化、艺术价值,是中国传统文化吸收、包容外来文化并进一步升华的历史见证,是中国建筑的里程碑,也是侨乡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借用电影里的经典台词:“先让子弹飞一会吧”。
开平碉楼于二〇〇一年六月二十五日列入第五批全国文保单位,二〇〇七年六月二十八日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是中国第三十五处世界遗产。
寻访时间:二〇二〇年十一月二十五日
2020.12.03于广州返宁高铁途中
锦江楼的烟雨||梁子
锦江楼的烟雨
梁子
春有雨,淅淅沥沥的。我们和雨同行走进你——锦江楼。
驱车而行到锦江村。在一座古朴的乡村里,我们见到了立于苍穹之下的锦江楼。它在江南的烟雨里,宛如一颗被大海遗忘的海螺,静静在春雨绵绵中,洗涤着曾经的沧桑。古朴的外观散发出静谧的乡村气息,使它宏伟壮观的男性气质,平添了几许秀丽,几许温柔。
我站在雨里。默默地注视着你,为了拍下你的靓影,伞落一边也浑然不知。春雨落在我身上,这意外的一淋,让我和你共享春雨缠绵之吻,丝丝入扣的冷透过肌肤,凉凉的,像极你的指尖,这手心里的温柔是春的芽绿呀!我喜极这春天的冷呀,入心扉的清爽!它落于发间,在盘起的发髻中顺着耳根呢喃细语,纯朴的言语中诉说着远古的春天和眼前的春天里同一个芽绿的温暖。
你有二百多年的 历史 。是座金字塔形的建筑。为三圈内通廊式土楼。一层外墙石构,以上为三合土版筑隔为十二间,二楼木结构内向通廊,三楼全权无隔间,主楼四层,可通三层楼顶,楼顶双坡顶,外墙高于屋顶,作女墙式,楼门匾刻:“锦江楼”。以及“乾隆辛亥年端月谷旦置”。又一门匾刻:“安澜著庆”及“嘉庆癸亥年端月谷旦置”。楼门前留宽通道,铺设三层砖埕,埕前设戏台,水池。
我走进你,从正门。厚厚的光滑的石阶被雨清洗得更为光滑。红砖铺成的小巷,雨珠如帘挂,雨声悦耳如抚琴轻奏,把红砖的红色旋律吟唱得美如唐诗宋词。
那一巷地砖红,水灵灵,红艳艳。是锦江楼阁楼上的小姐打翻的胭脂水粉吗?是轻俏润泽的唇红吗?而那,在烟雨中和风轻舞灯笼,是你耳坠上挂着的耳环吗?我痴痴地望着,你撑伞走在雨巷里……
红红的春联,是你裙摆中的刺绣。那是你一笔一划,一针一线书写出来的 历史 沉淀。我知道,你就在这里,锦江楼的某一个房间的某一个窗台下的桌子前和我一样,望着漫山遍野的温柔,用或写,或绣的方式把自己灌醉,醉在这江南的烟雨中。
我沿着你绣鞋走过的足迹,顺着木梯拾阶而上。手扶木梯间,我触碰到你衣襟绸缎的细滑,也许你小心翼翼地抬脚,怕踩着过膝的裙摆,也许你大大咧咧地挽裙而上,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无论你性情温顺或豪爽,你都是江南最柔软的女子。
依靠着走廊的栏杆,看着圆形的深井把雨搂在怀里柔软,缠绵,缱绻如胶似漆。满廊的灯笼红,满天的江南雨,还有温雅的你……美如画卷,此刻,我已分不清是我在楼中伫立,还是在画中行?
梁子简介
梁子,是一位资深瑜伽老师,一位擅长写散文与诗的准女作家。散文与诗刊登于《晋江经济报》、《金浦报》等报刊,勤于笔耕,才思敏捷,迄今发表作品七十多篇。所写的诗曾在漳浦电台“为你读诗”节日中播出。也曾因所写的散文《年味》,受邀到漳浦县人民广播电台与主持人聊“年味”。被戏称为“写文章的女性中瑜伽教得最好的人,教瑜伽的老师中文章写得最好的人”。
锦江楼的锦江楼的传说
锦江楼据说是一个名叫林升泽建造的,后人为了纪念他和他的妻子,称他们为楼祖和楼祖妈。
林升泽为人忠厚,世代务农,父亲早逝,由他和两弟弟侍奉着母亲。不久,他的两个弟弟也相继病逝,全家只依靠他一人扶持。后来娶了妻子,他的妻子十分勤劳贤慧,并善于养鸡,她让升泽把鸡带到圩场去卖,用来弥补家庭收入。升泽卖鸡卖得出了名,自己养的渐渐的不够卖,他就当起了鸡贩仔。有一天,他往圩卖鸡,发现鸡笼边有一匹布,问遍圩中的人,都不知道是谁遗下的,他只好在每圩卖鸡的时候,把布匹带上,以招领主。过了十多日,果然有一个漳州人到他的担前,不买鸡,而是问他挂在扁担头的布匹要卖吗?林升泽告诉这是要招领的。来人坦率地说,这布匹是他十多天前遗失在这里的,并说布中有张货单,升泽一看,完全符合,便把布匹还给他。那人感恩不尽,自我介绍说:“我叫戴敬,家住漳州路口的五星聚奎下。”他了解林升泽的家境贫寒,就建议升泽运这里的海产上漳州,他可以帮助推销,然后再带漳州货回来,可获重利,比贩鸡胜过十倍。
林升泽听从了戴敬的话,改行做漳州“水客”。 由于戴敬的帮助,他的货物容易卖出手也不被杀价,而买进的货物便宜,不受“漳州客,对半折”的影响。况且,他身高力大,挑的货比别人多,在漳州买了一把如意的“番仔扁担”,中间宽有三寸多,挑二、三百斤的货物上九龙岭如履平地,所以与同行相比他获利加倍。后来,他干脆雇了几个帮手,长期贩运。家中也逐渐丰裕,但这样经济收入只能是“担葱有余,娶妻不够”的境况。当时,地方不平静,匪寇经常骚乱,林升泽为了子孙和全村人民的安全,很想能建一座楼堡。但以他现在经济建楼堡谈何容易啊!
转眼,林升泽已经六十二岁了,这一年到漳州与老朋友戴敬叙谈。谈话中他对未能实现建楼的宏愿,一事无成,颇感懊丧。
当天,林升泽辞别戴敬回家,戴敬一直送他到木棉庵,升泽感谢他的厚意,并感慨地对他说,我明年如果还活着,定来与君欢聚。
过了九龙岭,来到长桥,天色已晚,他就在旅店中住下。满腹心事,一直到深夜, 尚未能入睡,就到户外散步,这时满天星斗,万籁俱寂,只见远处山坡有几只白色的牲畜在跑动,再定睛一看,是一群白马,在跳跃欢闹。突然,有位老者拄着拐杖来到跟前,对他说:“林长者,你一生为善,这十匹白马是你的,因你一生走大路,不曾在此过夜,我没有机会告诉你,如今你该带回去了,就此告辞。”说完人不见了。这突然而来的情况,使得林升泽有点糊涂,回家后,把发生的事向妻子细说了一遍,并交代注意观察家中有什么动静。
奇异的事情果然发生了,他回去的第一天早晨,他的媳妇清早起来煮饭,发现水缸内没了水。在昨晚她分明挑满了一缸水,水缸又不漏,怎么会没水?观察了三个晚上,发现半夜有牲畜在水缸饮水的声音。第四夜,他们用米斗遮住灯光,等到饮水声又起时,急掀起米斗,清楚地看到有几匹白马在缸中饮水,见灯光一亮,急忙从水缸下钻进地里消失了。事情已明白了,长桥长者莫非是土地公?这十匹白马已随他回来,而且就藏在水缸下。听说,一匹马是由一万两白银聚形而成的。他们动手把缸中的水灌在地面,往水急渗入的地方挖掘,不到一尺深,就挖到一满斛的白银,计一万两。由此可知,其余的九万两也在厨房的地下了。
有了钱,建楼的愿望就可以实现了。林升泽就请地理师文仙来相地、择日。就动工建楼。
地理师文仙看到原来江头祖祠,虽是背面,向丹山面向大江,坐北向南,地理形势还不错,只是偏西一点和太靠前边,本来应是“丹凤传书”的宝地却成为“老鸦下田”的俗宅了。因此,他选择靠东边且退后的园地上,同样背靠丹山,面向大江,此处为“丹凤传书”的正穴,楼堡正是丹风之冠,就择个吉日开工了。
正在费神筹划木料、石料和舂墙用的壳灰时,忽然天降滂沱大雨,浯江溪水暴涨,一直涌到家门前。雨停水退,奇迹出现了,门前海螺壳堆积如山,有几万担之多。林升泽大喜:“此天助我啊!”壳灰有了,石料也从附近的丹山采打回来,只有木料尚缺。升泽上漳州找老朋友戴敬商量,戴敬建议亲自到北溪上游杉山采购。两朋友结伴到北溪上游杉山上,依计划要建的三层内楼,买了三百根大杉木。北溪衫山通往北溪要经过一处山中伏流,称“龙须串”。买杉木的人从山上放下杉木,要在“龙须串”下收集杉木,但“龙须串”中有石头阻碍,以往有很多杉木不能随流而出,他听从别人的建议,把三百根杉木一起放下,真是天赐洪福,没想到在“龙须串”下却收到了大杉木一千五百多根。林升泽大喜,急忙雇人绑杉排,雇船拖载入海,从六鳌虎头山入浮头港再运到浯江溪。
由于原料充足,原来设计只建三层的内楼增为四层,并再设计一圈二层二十八间的外楼,然后再围一圈四、五十间房屋的护楼。
这样,锦江楼巍巍然耸立在漳南大地上,成为这地方的第—大楼了 。
锦江里碉楼在哪?
锦江里碉楼位于开平市蚬冈镇,东北距开平市区22千米。
最有名的是村后并列着的瑞石楼、升峰楼、锦江楼3座碉楼。
锦江楼兴建于民国七年,是由村民集资兴建的。
锦江楼是典型的众楼,楼高5层17.36米,钢筋混凝土结构,顶层为悬挑出来的平台,女墙外有中西融合的灰塑图案,正中为一悬山顶的楼屋,墙体密布枪眼,窗口狭小,置有铁门、窗。
建筑形体简洁,朴实无华,是防御性显著的碉楼。
瑞石楼位于锦江楼的东侧,坐落在村落民居的主轴线上,是典型的居楼式碉楼。
兴建于民国十二年至十四年(1923~1924年),是由在香港经营钱庄和药材生意致富的黄璧秀为保护家乡亲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回乡兴建的。
瑞石楼是开平市内众多碉楼中原貌保存得最好的一座碉楼,堪称开平碉楼之最。
升峰楼兴建于民国十七年(1928年),是由赴美谋生,后来经商致富的黄峰秀在家乡兴建的,取楼名为“升峰”,寄寓楼主祈求家庭幸福、事业腾升的意愿。
该楼高7层12.34米,钢筋混凝土结构,造型精致秀丽,充满南亚印度建筑的情调,是典型的居楼。
漳浦旅游景点
重点推荐
1、海月岩
在漳浦县梁山东麓,距县城40多公里。这是一个建于宋代的岩寺,它依天然石洞而建,顶盖一巨石,石长31米,宽13米。寺内的石壁上有一尊如来佛像,每当旭日初照的时候,阳光照在佛像上,被称为“日出窥禅”。在中秋之夜(20:30左右),月光经过岩下羊角潭的水反射到佛像胸部,这被称为“月照禅心”。大雄宝殿有一副对联描绘了这样的景象:“海气凝云云气结成罗汉相,月光映水水光返照菩提心”。海月岩寺前空旷,从这里凭栏远眺,但见海天辽阔、烟波浩渺,景象甚是壮观。
2、天福茶博物院
位于漳浦县盘陀镇天福茶庄内,国道324线旁,占地80亩,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茶博物馆。博物院内有四大主馆,八大景观,主展馆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两层中式仿古。 展出了茶叶科技、茶叶发展史、世界茶情、世界茶文化、现代茶艺、各式各样的名贵茶壶、茶与诗、茶与画、茶与人类健康及茶叶多元化利用等有关的茶知识,并以图文并茂的方式介绍天福的发展史
3、漳州花博园
福建漳州东南花都位于漳州市百里花卉走廊的中心地段,拥有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在已有花卉种植,生产、展览、观光等设施的基础上建成集花卉、盆景、奇石展区、“茶农世家”茶文化走廊、人间百态艺术雕塑展、大型植物迷宫、策士溪乡村俱乐部、全国百家美食联展、大地艺术景区等项目在内的多功能综合生态旅游基地,整个花博园,犹如一颗明珠镶嵌在百里花走廊,形成了一个集休闲、娱乐、购物、经贸、会展为一体的大观园。
4、其它
(1)清泉岩
漳浦县清泉岩上镌于南宋或明代前期的摩崖石刻甚多,有“渐隔尘寰”、“蓬莱深处”、“九鲤飞跃”、“蟠桃坞”、“茂林修竹”、“登临驻节”等。清泉岩因蔡新而得“御笔”,清泉岩因“御笔”而增辉。有一石壁上刻两字“觉岸”,正中有“乾隆御笔”方形篆印,落款有“臣蔡新”字样与其前方蔡新亲书石刻“登临驻节”,互为印证了乾隆皇帝御笔…….
(2)闽南花卉中心
闽南花卉中心位于漳州市南郊的闽南花卉中心,自龙海九湖的水仙花基地至漳浦县长桥镇,沿国道324线两侧长50公里,总面积1万亩。
(3)开漳圣王庙
开漳圣王庙是为纪念“开漳圣王”陈元光而建。陈元光(公元675-711年),字廷炬,号龙湖,河南光州固始县人,为唐朝归德将军陈政之子,博通经史韬略,自著兵书。唐垂拱二年(公元686年),获准在泉、潮之间建置漳州郡治,并首任剌史长达26年。他厉行法治,重视垦荒,兴修水利,对开发漳州作出卓越贡献。
(4)六鳌古城
六鳌古城位于漳浦县六鳌半岛之端六鳌镇西侧的青山山腰,山兀起于海滩中,背连大陆,面向大海,侧临浮头湾、旧镇港,四周极其空阔。六鳌古城始建于元代,六鳌城城墙全部采用长条石砌筑,墙厚2-3米,依山势地形起伏,筑于天然岩石上。全城平面呈略显三角形的不规则圆形。周长1815米。
(5)八卦堡
八卦堡其实不是一座单独的土楼,而是一个五环式的八卦形民居的俗称。它位于漳州漳浦县深土镇东平村。东平是一个山村,海拔300多米,一条土路盘山蜿蜒而上,崎岖不平,漫山遍野都是石头,奇形怪状,小如斗大如房屋。这座石头山叫作灶山。八卦堡建于灶山上一块平地,建造时间是清代中期,至今约有300年
(6)锦江楼
锦江楼,位于深土锦江村,距县城27公里多。始建于清乾隆五十六年(公元1791年),至今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锦江楼采用石基三合土墙夯筑,为三圈内通廊式土圆楼,是一座防盗防匪防地震的古民房建筑。内圈平面直径25米,高3层,层高3米,一楼与二楼内各分12间,每间深5米,第三层无隔间。
(7)乌石大厅
林氏海云家庙又称乌石大厅,为闽南第一大宗祠,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家庙址在漳浦旧镇镇后埔边村,座北朝南,三进四厢二天井、三仙双坡悬山屋顶。占地面积达1500多平方米,规模极庞大,俗称“乌石大厅”。祠堂堂号为“世德堂”,始建于明正统十三年(1447年)(一说为元至正六年即1346年),历朝均有修葺
(8)漳州赵家堡
介绍 漳州赵家堡俗称赵家城。座落在漳浦县湖西乡硕高山麓,距漳州市区90公里。初建于宋祥兴二年(1279年),明万历二十八年(1500年)、四十八年(1620年),赵若和第十世孙赵范及其于赵义又两次重修扩建,形成今天完整的仿宋建筑群。
福建土楼好多,最值得玩的有哪几个
福建土楼好多,最值得玩的有永定、南靖、平和、诏安、漳浦锦江楼等。
1、永定
永定土楼,位于中国东南沿海的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永定,是纯客家县,是福建拥有最多的土楼的县,总共23000多座。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神奇的山区民居建筑,是中国古建筑的一朵奇葩。2008年7月,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2、南靖
南靖土楼。是闽南土楼的一种。指遍布漳州市南靖、华安、平和、诏安、云霄、漳浦等县山区的土楼,以历史悠久、数量众多、规模宏大、造型奇异、风格独特而闻名于世,被誉为"神话般的山区建筑"。福建土楼产生于宋朝时代,明、清朝时期逐渐成熟。
3、平和
平和土楼是闽南土楼的重要组成部分,平和县现存476座明清时期的土楼。据《平和县志》记载,平和县已知年代最早的土楼是小溪镇新桥村的延安楼,建于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在长达4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平和人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建设家园。
4、诏安
诏安土楼在田楼在诏安县县城南诏镇以北55公里,属官陂镇的大边村,建于清代乾隆年间,坐东北向西南。近看为圆形楼寨、登高远看为八卦形结构。楼高三层,高约11米。寨屋有内外三围,内围为祠屋三间,外围二层,中围三层,外、中两围共房屋320间。
5、漳浦锦江楼
锦江楼,位于漳浦县锦东村锦江自然村,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林升泽始建,清嘉庆八年(1803年),其妻李灿官续建中圈,清中期后世再续建外圈。为内高外低三圈内通廊式圆形土楼,采用条石和三合土混合构筑
锦江楼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锦江楼宇 四率、锦江楼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