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王击鼓(幽王击鼓翻译及原文)
电话:18514096078
本文目录一览:
- 1、幽王击鼓文言文全文翻译
- 2、求文言文翻译《烽火戏诸侯》
- 3、厉王击鼓文言文注译
- 4、幽王击鼓文言文带拼音?
幽王击鼓文言文全文翻译
如果戎寇到了,就以鼓声相传信息,诸侯的军队都要来救幽王。戎寇曾经来过,幽王击鼓,诸侯的军队都来了。纷乱扰攘、热闹欢腾,褒姒高兴地笑了。幽王想看见褒姒的欢笑,于是几次击鼓,诸侯的军队几次来都城都没有戎寇。
幽王欲褒姒之笑也,因数击鼓。诸侯兵数至而无寇。至其后,戎寇真至,幽王击鼓,诸侯兵不至。幽王之身乃死于骊山之下,为天下笑。周朝定都丰、镐,接近西戎人。
纷乱扰攘、热闹欢腾,褒姒高兴地笑了。幽王想看见褒姒的欢笑,于是几次击鼓,诸侯的军队几次来都城都没有戎寇。到了后来戎寇真的来了,幽王击鼓相告,诸侯的军队都没有来。幽王自己就被杀于骊山之下,被天下人耻笑。
大王现在这样戏弄诸侯,失信于他们,如果到了真有急事时,诸侯又以为大王在戏弄他们,不派兵相救,那如何是好啊。周幽王不听。临近的诸侯看到烽火台上起了狼烟,以为犬戎打过来了,赶快带领兵马来救。
求文言文翻译《烽火戏诸侯》
译文:周王朝定朝于酆、镐,与戎人相近。周幽王与诸侯约定:筑碉堡在官道上,远近都可以听见,如果戎寇入侵,就击鼓相互传报消息,诸侯的兵都来到都城救天子。
褒姒不爱笑,幽王为了让她笑,用了各种办法,褒姒仍然不笑。周幽王想出点燃烽火台并锤鼓,烽火燃代表有寇来袭。诸侯看到烽火都派兵过来,到了却发现没有贼寇,褒姒看这件这帮来过来笑了起来。
虢石父对周幽王说:“从前为了防备西戎侵犯我们的京城,在翻山一带建造了二十多座烽火台。万一敌人打进来,就一连串地放起烽火来,让邻近的诸侯瞧见,好出兵来救。这时候天下太平,烽火台早没用了。
烽火戏诸侯古文翻译 褒姒不爱笑,幽王为了让她笑,用了各种办法,褒姒仍然不笑。 周幽王设置了烽火狼烟和大鼓,有敌人来侵犯就点燃烽火。
烽火戏诸侯的故事 在古代周朝的时候,有一个王叫作周幽王。他在历史上是一个极其残暴的君王,而且异常的腐败,奢靡。
厉王击鼓文言文注译
文言文——击鼓戏民(译文) 【原文】 楚厉王有警,为鼓以与百姓为戍,饮酒醉,过而击之也,民大惊,使人止之。曰:“吾醉而与左右戏,过击之也。”民皆罢。
胡乱打一阵鼓。”老百姓解散回去了。过了几个月,真的发生了紧急情况,厉王拚命敲鼓,老百姓再不去救援。后人用“厉王击鼓”比喻“人而无信,不知其可。”在上位者,对人民失信,更会带来无穷的后患。
古文《击鼓戏民》告诉我们的道理是在事关重大的事情上,千万玩不得儿戏。如果拿原则问题开玩笑,就会失信于民,招致大祸。《击鼓戏民》原文:楚厉王有警,为鼓以与百姓为戍。饮酒醉,过而击之也,民大惊,使人止之。
有一天,楚厉王喝得酩酊大醉。他无意间看到殿外的警鼓,一时兴起,便举起鼓槌,猛烈地敲了起来。 看那架势,居然还敲得十分带劲。百姓们听到鼓声后,以为有敌来犯,全都赶来守卫城池。
幽王击鼓文言文带拼音?
1、文中的周幽王是一个昏庸无道,把击鼓示警视同儿戏,结果失信于诸侯,招致灭顶之灾的人。(9)褒姒(bāo sì):周幽王的宠妃,后立为皇后。(10)说:通悦,快乐,喜悦。(11)数(shuò):多次,屡次,下同。
2、幽王想让褒姒笑起来,于是几次击鼓,诸侯的兵马几次来到而没有见到戎寇。 到了后来,戎人真的到了,幽王击了鼓,(可是)诸侯的兵马没有到来,幽王死在骊山之下,被天下人耻笑。
3、幽王:周幽王(前795年-前771年),姓姬,名宫涅(shēng)。周宣王之子,西周第十二代君王,自前782年至前771年间在位,共11年,谥号幽王,是西周最后一个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