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用期工资(试用期工资和正式工资差多少)
电话:18514096078
本文目录一览:
试用期有工资吗 试用期的工资是多少
一、试用期有工资吗 最低工资标准 适用于与用人单位建立了 劳动关系 的全部劳动者,不论其是不是在试用期内,只要劳动者在法定或 劳动合同 约定的工作时间内提供了正常的劳动,其获得不低于法律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的权利就应当得到保护。 二、试用期的工资是多少 《 劳动合同法 》第20条规定劳动者在试用期的工资不得低于本单位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或者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百分之八十,并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 笔者对不得低于本单位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或者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百分之八十所表达的意思感到不解。记得读小学的时候,语文老师就教过或者表示前后两者选择其一,和、并且等表示前后两者必须同时具备。如果本条中的或者一词表示可以选择其一,那么就可能出现以下情形,即试用期的工资标准只要符合以下情形之一,就是合法的: (1)试用期的工资不低于本单位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的百分八十,也不低于当地的最低工资标准; (2)试用期的工资不低于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百分八十,也不低于当地的最低工资标准; 举例说明:劳动合同约定的工资为2000元,当地最低工资标准为600元,本单位相同岗位的最低档工资为800元。按照第一种情形,试用期的工资应当既不能低于本单位相同岗位的最低档工资的百分之八十(640元),也不能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600元),即试用期的工资不得低于640元;按照第二种情形,试用期的工资既不能低于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百分八十(1600元),也不能底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600元),即试用期的工资不得低于1600元。 很显然,上述两种工资标准的差距是非常大的,但是按照或者一词表示选择的意思理解,两种做法似乎均是合法的。但是,这对劳动者显然是不利的,用人单位完全可能选择较低的标准作为试用期的工资,更何况本单位相同岗位的最低档工资基本上是由用人单位自行决定的,这似乎不符合《 劳动法 》保护劳动者权利的立法精神;如果立法者的本意是,试用期的工资既不能低于本单位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的百分之八十,也不得低于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百分之八十,那么本条中的或者一词就是表示前后两者必须同时具备的意思,这岂不是犯了用词不当的错误。因此, 试用期工资 视情况而定。 在看完了上文内容之后,相信大家已经知道通常情况下试用期的工资是多少。其实法律在这方面有一定的要求,也就是双方约定的试用期工资是不能低于本单位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或者不低于劳动合同中约定的工资80%,另外,此时试用期的工资也是不能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
试用期有工资吗?
【法律分析】:试用期期间也是有工资的。试用期工资一般会按照劳动合同约定的工资的百分之八十按照实际工作时间进行发放,不得低于本单位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和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对于试用期工资待遇问题,首先看劳资双方有没有约定,再看工资协定中有没有相应规定。如果既没有约定,工资协定中也没有相应规定,试用期工资待遇应和正式工的工资待遇一致。百分之八十是规定的试用期工资最低限,没有任何规定说试用期工资就是正式工资的百分之八十。当用人单位未与劳动者相议就提出试用期工资为正式工资的百分之八十时,劳动者应当并且有权提出异议。约定试用期工资应当体现同工同酬的原则。试用期间劳动者提供的价值不意味一定小于正式工,所以不能当然地认为试用期间劳动者的工资就是最低标准,这不符合同工同酬的原则。这样理解也扼制了用人单位的利益驱动,为使用廉价劳动力提供便利而滥用试用期。同工同酬原则还体现在用人单位必须为试用期间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这是用人单位的法定义务,不能为了降低企业成本而逃避。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二十条 劳动者在试用期的工资不得低于本单位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或者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百分之八十,并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
第十八条 劳动合同对劳动报酬和劳动条件等标准约定不明确,引发争议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重新协商;协商不成的,适用集体合同规定;没有集体合同或者集体合同未规定劳动报酬的,实行同工同酬;没有集体合同或者集体合同未规定劳动条件等标准的,适用国家有关规定。
试用期工资怎么算
劳动者试用期工资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劳动合同中约定,劳动合同约定的试用期工资,不得低于本单位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或者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百分之八十,并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劳动合同没有约定的,由用人单位按照不低于本单位同岗位最低档工资或者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百分之八十,并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二十条?劳动者在试用期的工资不得低于本单位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或者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百分之八十,并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
【温馨提示】
以上回答,仅为当前信息结合本人对法律的理解做出,请您谨慎进行参考!
如果您对该问题仍有疑问,建议您整理相关信息,同专业人士进行详细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