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内容详情

间接正犯(间接正犯什么意思)

2025-10-16 02:06:14 作者:wangsihai

电话:18514096078

本文目录一览:

间接正犯的含义?

间接正犯又可以称为间接实行犯,是指把他人作为工具利用的情况。间接正犯具有利用他人犯罪的故意。

包括

1、利用无责任能力人犯罪。2、利用他人过失或不知情的行为犯罪。

间接正犯如何定罪

间接犯罪并非法律概念,正确的说法应该是间接故意犯罪。间接故意犯罪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所构成的犯罪。《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四条规定,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故意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故意犯罪的量刑处罚,在这里具体分为四种情形来分析:1、一般初犯,根据犯罪嫌疑人所触犯具体的刑法等法规,来确定其所受到的处罚。也就是说先看行为人所犯下的是什么罪,再根据这个罪名的量刑来定刑。2、累犯,(1)一般累犯:年龄在18周岁以上,前后五年内都是故意犯有期徒刑以上。(2)特殊累犯:也就是危害国家安全,恐怖活动,黑社会性质的,应当从重处罚,不适合用缓刑和假释。3、自首,(1)一般自首:也就是所谓的自动投案,可以在基本犯罪量刑的基准上,从轻、减轻甚至可以免除处罚。(2)特殊自首:被管制后,供述还未掌握的本人其它行为,可从轻、减轻甚至可以免除处罚。4、立功:行为人有揭发他人罪行,并查证属实的,可以从轻或减轻。另外,还有认罪认罚、取得被害人谅解等,都可以影响到最终量刑的结果。实践中,故意犯罪的刑事处罚不能一概而论,而应该具体分析行为人所犯下的是什么罪,再依据犯罪情节,该判处什么刑罚。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四条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故意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什么是直接正犯?什么是间接正犯?

正犯系以可归责于自己行为实现客观不法构成要件者,即实行行为实施者,亦称实行犯。 正犯包括直接正犯、间接正犯、共同正犯。 正犯本质为犯罪事实支配,直接正犯为犯行支配,间接正犯为意思支配,共同正犯为功能支配。 正犯之概念,从广义言,系以刑法分则各本条所定之构成要件为其法的根据,凡实施犯罪之行为者,皆为正犯,并不问其实现构成要件,系出于自己之手,抑利用他人之手,称前者为自手正犯,也称直接正犯;称或者为他手正犯,也称间接正犯 间接正犯的概念 间接正犯又可以称为间接实行犯,是指把他人作为工具利用的情况。利用者与被利用者不成立共同犯罪。 间接正犯的种类 它包括以下情况: 1、利用无责任能力人犯罪。例如,甲教唆15岁的乙盗窃,因为乙未到刑事责任年龄,与甲不构成共犯,甲属于实行犯,即正犯。 2、利用他人过失或不知情的行为犯罪。如,甲医生欲杀害病人丙,将毒针交给不知情的护士乙。乙给丙注射后,致丙死亡。甲医生为间接实行犯,乙视为不知情的工具。 行为并不需要仅仅以行为人自身直接的身体性行为为基础,与能够将器具和动物作为工具加以使用一样,也能够将他人作为工具实施犯罪。这种将他人作为工具加以利用,实现犯罪的情形,称为间接正犯。 间接正犯在利用他人行为这一点上类似共犯,但由于缺乏共同的犯罪故意,不成立共犯,而由利用者对被利用者的行为独立负责。如某甲利用幼童或精神病人实施犯罪行为,应当认为是某甲单独犯罪。

关于间接正犯的问题。

部分行为全部责任,只要未成年人年满14周岁(非精神病人)就与成年人成立共同犯罪。

如果不到14周岁,则成年人是间接正犯。。。间接正犯,是教唆行为的一种特殊情况,就是教唆未达到刑事责任年龄或者没有刑事责任的人犯罪,这时候不是教唆犯而变成间接正犯。因为只有他以个人承担刑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