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内容详情

孙春林(孙春林 中心医院)

2025-06-11 09:38:00 作者:wangsihai

电话:18514096078

本文目录一览:

英雄孙洪林怎么牺牲?

孙春林镇定指挥,他一面阻击敌人,一面率领部队抢占高地。在过河时,不幸中弹,但他仍然坚持指挥,直到取得最后胜利。终因伤势严重,英勇牺牲。

中国近代民族英烈名单

中国民族英烈名单:

孙铭武(1889—1932) 辽东血盟抗日救国军总司令

罗伯特·肖特(1905—1932) 军政部航空学校美籍飞行教官

滕久寿(1899—1932) 国民革命军陆军第19路军吴淞要塞司令部参谋长

刘三春(1911—1933) 东北人民革命军南满第1游击大队政治委员

孟杰民(1912—1933) 中国工农红军第32军南满游击队总队长兼第1大队大队长

邓铁梅(1892—1934) 东北民众自卫义勇军第28路军司令

吉鸿昌(1895—1934) 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第2军军长、北路军前敌总指挥兼察哈尔警备司令

童长荣(1907—1934) 中共东满特委书记

孙永勤(189 3—1935) 民众抗日救国军军长

李红光(1910—1935) 东北人民革命军第1军参谋长兼第1师师长

王德泰(1907—1936) 东北抗日联军第1路军副总司令兼第2军军长

张敬文(1902—1936) 中共哈尔滨市市委书记

李世超(1904—1936) 中共满洲省委代理秘书长

李学忠(1910—1936) 东北抗日联军第2军政治部主任

赵一曼(1905—1936 女) 东北人民革命军第3军1师2团政治委员

夏云杰(1903—1936) 东北抗日联军第6军军长

王仁斋(1906—1937) 东北抗日联军第1军3师师长

邓玉琢(1903—1937) 国民革命军陆军第67军107师参谋长

乐以琴(1914—1937) 空军第4航空大队22中队分队长

朱赤(1900—1937) 国民革命军陆军第9集团军88师262旅旅长

佟麟阁(1892—1937) 国民革命军陆军第29军副军长

吴克仁(1894—1937) 国民革命军陆军第67军军长

吴继光(1903—1937) 国民革命军陆军第74军58师174旅旅长

宋铁岩(1909—1937) 东北抗日联军第1军政治部主任

张中华(1912—1937) 东北抗日联军第5军政治部主任

张甲洲(1907—1937) 中国工农红军第36军江北独立师师长

张诚德(1880—1937) 国民革命军陆军骑兵第2军3师师长

李兰池(1898—1937) 国民革命军陆军第57军112师副师长

李伯蛟(1897—1937) 国民革命军陆军第28军63师187旅旅长

陈荣久(1904—1937) 东北抗日联军第7军军长兼第1师师长

官惠民(1901—1937) 国民革命军陆军第4军90师270旅旅长

庞汉桢(1901—1937) 国民革命军陆军第7军170师510旅旅长

易安华(1900—1937) 国民革命军陆军第9集团军87师259旅旅长

罗策群(1893—1937)国民革命军陆军第66军159师副师长

郑廷珍(1883—1937)国民革命军陆军第9军独立5旅旅长

姚子青(1909—1937) 国民革命军陆军第18军98师292旅583团3营营长

姚中英(1896—1937) 国民革命军陆军第83军156师参谋长

姜玉贞(1894—1937) 国民革命军陆军第34军65师196旅旅长

赵崇德(1910—1937) 八路军第129师358旅769团3营营长

赵登禹(1898—1937) 国民革命军陆军第29军132师师长

郝梦龄(1898—1937) 国民革命军陆军第9军军长

饶国华(1895—1937) 国民革命军陆军第21军145师师长

夏国璋(1896—1937) 国民革命军陆军第7军172师副师长

秦霖(1900—1937) 国民革命军陆军第7军171师511旅旅长

高志航(1908—1937) 空军驱逐机部队司令兼第4航空大队大队长

高致嵩(1899—1937) 国民革命军陆军第9集团军88师264旅旅长

梁鉴堂(1897—1937) 国民革命军陆军第33军69师203旅旅长

萧山令(1892—1937) 国民革命军陆军南京卫戍军宪兵副司令

阎海文(1916—1937) 空军第5航空大队飞行员

黄梅兴(1897—1937) 国民革命军陆军第9集团军88师264旅旅长

谢彩轩(1896—1937) 国民革命军陆军第66军159师477旅旅长

蔡炳炎(1902—1937) 国民革命军陆军第18军67师201旅旅长

马尔克·尼古拉耶维奇·马尔琴科夫(1914—1938) 苏联空军志愿队队员

马威龙(1906—1938) 国民革命军陆军第27军46师136旅旅长

王平陆(1901—1938) 华北抗日联军第3军区1支队司令员

王光宇(1911—1938) 东北抗日联军第4军副军长

王祯祥(1900—1938) 国民革命军陆军第12军20师副师长

王铭章(18 93—1938) 国民革命军陆军第41军122师师长

王锡山(1902—1938) 国民革命军陆军第53军91师副师长

邓佐虞(1898—1938) 国民革命军陆军第75军139师参谋长

冯安邦(1885—1938) 国民革命军陆军第42军军长

叶成焕(1914—1938) 八路军第129师386旅772团团长

刘连科(1917—1938) 八路军冀东抗日联军参谋长

刘桂五(1902—1938) 国民革命军陆军骑兵第2军6师师长

刘震东(1893—1938)国民革命军陆军第5战区司令部高级参谋兼第2路游击司令

刘曙华(1912—1938) 东北抗日联军第8军政治部主任

朱炎晖(1901—1938) 国民革命军陆军第94军85师546旅旅长

朱家麟(1892—1938) 国民革命军陆军第40军39师115旅旅长

李延平(1903—1938) 东北抗日联军第4军军长

李学福(1901—1938) 东北抗日联军第7军军长

杨靖远(1902—1938) 八路军冀鲁边军区津南军分区司令员

沈东平(1905—1938) 中共河南省委委员兼中共豫东特委书记

陈宇寰(1897—1938) 八路军冀东抗日联军副司令员

陈钟书(1891—1938) 国民革命军陆军第60军183师542旅旅长

陈锦秀(1911—1938) 八路军第115师344旅688团团长

陈德馨(1904—1938) 国民革命军陆军第55军29师86旅旅长

周元(1894—1938) 国民革命军陆军第48军173师副师长

周卓然(1904—1938) 国民革命军陆军骑兵第6军7师师长

周建屏(1892—1938) 八路军晋察冀军区第4军分区司令员

范荩(1899—1938) 国民革命军陆军第54军198师副师长

范筑先(1882—1938) 山东省第6区行政公署专员兼保安司令

洪麟阁(1902—1938) 八路军冀东抗日联军副司令员兼第3路总指挥

赵渭滨(1894—1938) 国民革命军陆军第41军122师参谋长

赵锡章(1901—1938) 国民革命军陆军第19军70师215旅旅长

理琪(1908—1938) 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3军司令员兼军政委员会主席

萨师俊(1895—1938) 海军第1舰队中山舰舰长

黄启东(1891—1938) 国民革命军陆军第27军23师参谋长

谢升标(1903—1938) 国民革命军陆军苏、浙、皖游击司令

韩明柱(1913—1938) 八路军胶东抗日联军指挥部副指挥

丁思林(1913—1939) 八路军第129师386旅新1团团长

马耀南(1902—1939) 八路军山东纵队第3支队司令员

方叔洪(1908—1939) 国民革命军陆军第51军114师师长

王禹九(1902—1939) 国民革命军陆军第79军参谋处处长

王根英(1907—1939 女) 八路军第129师供给部财经干部学校政治指导员

邓永耀(1912—1939) 八路军第129师东进纵队政治部主任

叶辅平(1902—1939) 新四军军需处处长

江上青(1911—1939) 中共皖东北特委委员

牟光仪(1900—1939) 中共胶东区党委职工部部长

吴 焜(1910—1939) 新四军江南抗日义勇军副总指挥兼第2路司令员

杨裕民(1889—1939) 八路军冀东抗日联军第1路政治部主任

陈安宝(1891—1939) 国民革命军陆军第29军军长兼第79师师长

茅丽瑛(1910—1939 女) 中国职业妇女俱乐部主席

胡发坚(1906—1939) 新四军第1支队参谋长兼江南抗日义勇军第3路副司令员

唐聚伍(1899—1939) 国民革命军陆军东北游击司令

格里戈里·阿里莫维奇·库里申科(1903—1939) 苏联空军志愿队大队长

诺尔曼·白求恩(1890—1939) 加美援华医疗队医生

郭 征(1914—1939) 八路军第120师独立1旅参谋长

董毓华(1907—1939) 八路军冀东抗日联军司令员

魏大光(1911—1939) 八路军第120师独立2旅旅长

马振华(1904—1940) 中共冀鲁边区津南地委书记

王 溥(1908—1940) 八路军晋察冀军区游击军司令员

节振国(1910—1940) 八路军冀东抗日联军第2路司令部直属特务第1大队大队长

吴隆煮(1914—1940) 八路军第129师386旅17团副团长

张自忠(1890—1940) 国民革命军陆军第33集团军总司令

李林(1914—1940) 八路军第129师新编9旅25团团长兼政治委员

李林(1915—1940 女) 晋绥边区第11行政公署委员

李荣(1901—1940) 八路军冀南军区第4军分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杨木贵(1901—1940) 新四军第3支队军需处主任

杨靖宇(1905—1940) 东北抗日联军第1路军总司令兼政治委员

陈文彬(1911—1940) 八路军津南抗日自卫军政治委员

陈翰章(1913—1940) 东北抗日联军第1路军3方面军指挥

官楚印(1909—1940) 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路东总队政治委员

罗化成(1895—1940) 新四军第2支队政治部主任

郑作民(1902—1940) 国民革命军陆军第2军副军长兼第9师师长

金方昌(1920—1940) 中共代县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兼城关区委书记

姜墨林(1921—1940) 东北抗日联军第2路军总指挥部直属教导团青年义勇军小队长

胡一新(1907—1940) 八路军第120师独立6支队政治委员

钟 毅(1901—1940) 国民革命军陆军第84军173师师长

闻允志(1904—1940) 八路军冀鲁豫军区第1军分区政治委员

徐秋(1903—1940) 八路军冀鲁豫军区第8军分区司令员

顾士多(1914—1940) 新四军江北游击纵队第2团副团长

顾永田(1916—1940) 晋西北行政公署8分区专员

曹亚范(1911—1940) 东北抗日联军第1路军1方面军指挥

黄振亚(1905—1940) 琼崖抗日游击队独立总队第3大队队长

董天知(1911—1940) 八路军第129师决死队3纵队政治委员

谢家庆(1912—1940) 八路军晋冀豫军区第4军分区政治委员

鲁雨亭(1899—1940) 新四军第6支队1总队总队长

寸性奇(1895—1941) 国民革命军陆军第3军12师师长

王立人(1910—1941) 八路军第115师政治部敌工部部长

王竣(1902—1941) 国民革命军陆军第80军新编27师师长

汉斯·希伯(1897—1941) 波兰记者

白乙化(1911—1941) 八路军冀热察挺进军第10团团长

白文冠(1873—1941 女) 河北省献县东辛庄村民

任光(1900—1941) 音乐家

刑清忠(1899—1941) 国民革命军陆军第15军65师师长

刘子超(1906—1941) 八路军山东纵队政治部宣传部部长

刘海涛(1907—1941) 八路军鲁中军区司令员

孙春林(1906—1941) 八路军胶东军区南海军分区司令员

朱立文(1909—1941) 新四军第5师15旅副旅长

朱鸿勋(1899—1941) 国民革命军陆军第53军副军长兼第130师师长

朱毓淦(1906—1941) 中共山东鲁中区党委社会部部长

李寿龄(1918—1941) 中共山东清中地委书记

杨忠(1909—1941) 八路军第115师教导6旅政治部主任兼冀鲁边军区政治部主任

汪雅臣(1911—1941) 东北抗日联军第10军军长

苏精诚(1915―1941) 八路军第129师386旅政治部主任兼太岳军区政治部主任

辛锐(1918—1941 女) 山东姊妹剧团团长

邱东平(1910—1941) 鲁迅艺术学院华中分院教导主任

陈明(1902—1941) 山东省战时工作推行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

陈中柱(1906—1941) 国民革命军陆军鲁苏皖边区游击第4纵队司令

陈文杞(1904—1941) 国民革命军陆军第80军新编27师参谋长

陈若克(1919—1941 女) 山东省妇女救国联合会常务委员

周子昆(1901—1941) 新四军副参谋长兼新四军教导总队总队长

巫恒通(1902—1941) 新四军第6师16旅47团团长

林铎(1915—1941) 八路军第115师卫生部政治委员

武士敏(1892—1941) 国民革命军陆军第98军军长

罗忠毅(1907—1941) 新四军第6师参谋长兼第16旅旅长

项英(1898—1941) 新四军副军长

唐淮源(1886—1941) 国民革命军陆军第3军军长

袁国平(1906—1941) 新四军政治部主任

贾力更(1907—1941) 晋绥游击区行政公署驻绥察办事处蒙政处处长

郭 猛(1913—1941) 新四军第1师2旅4团政治委员

赖传湘(1904—1941) 国民革命军陆军第10军190师副师长

廖海涛(1909—1941) 新四军第6师16旅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

燕鼎九(1894—1941) 国民革命军陆军第1战区游击挺进军22纵队副司令兼河南省第8军分区保安副司令

魏拯民(1909—1941) 东北抗日联军第1路军副总司令

于寄吾(1915—1942) 八路军胶东军区第3军分区政治委员

孔庆同(1912—1942) 八路军冀中军区第8军分区司令员

王凤山(1906—1942) 国民革命军陆军第34军暂编45师师长

王远音(1915—1942) 八路军冀中军区第8军分区政治委员

王泊生(1915—1942) 八路军冀南军区第6军分区政治委员

包森(1911—1942) 八路军冀东军分区副司令员

左权(1905—1942) 八路军副参谋长

石景芳(1910—1942) 八路军冀鲁边军区第1军分区司令员

孙开楚(1910—1942) 八路军总部后勤部军工部政治委员

孙伯龙(1903—1942) 八路军鲁南军区副司令员

孙毅民(1914—1942) 八路军冀南军区第4军分区政治委员

朱士勤(1904—1942) 国民革命军陆军暂编第30师师长

许亨植(1909—1942) 东北抗日联军第3路军总参谋长兼第3军军长

何云(1905—1942) 《新华日报》华北版社长兼总编辑

吴师孟(1899—1942) 新四军第2师军工部部长

张仁槐(1912—1942) 八路军冀中军区政治部宣传部部长

张元豹(1916—1942) 马来西亚共产党中央委员兼宣传部部长

张友清(1904—1942) 八路军前方总部司令部秘书长

张琦(1910—1942) 国民革命军陆军第66军新编38师113团团副兼第3营营长

李永安(1912—1942) 八路军冀鲁边军区渤海军区第3军分区司令员

柯棣华(1910—1942) 印度援华医疗队医生

洪振海(1910—1942) 八路军鲁南铁道游击大队大队长

赵尚志(1908—1942) 东北抗日联军第2路军副总指挥兼第3军军长

钟效培(1914—1942) 中共中央山东分局青年运动委员会书记

夏云超(1917—1942) 八路军胶东军区卫生部部长

徐宝珊(1908—1942) 八路军第129师新编8旅24团团长

王璞(1929—1943) 抗日儿童团团长

邓振询(1904—1943) 苏南行政公署副主任

田守尧(1915—1943) 新四军第3师8旅旅长

石嘉植(1918―1943) 八路军冀南军区政治部敌工部行动科科长

孙明瑾(1905—1943) 国民革命军陆军第10军预备10师师长

朱程(1901—1943) 八路军冀鲁豫军区第5军分区司令员

许国璋(1898—1943) 国民革命军陆军第67军150师师长

李忠(1915—1943) 八路军冀南军区第2军分区政治委员

肖永智(1915—1943) 八路军冀南军区第7军分区司令员

陈飞龙(1908—1943) 国民革命军陆军第58军新编10师代理师长

周复(1901—1943) 国民革命军陆军鲁苏战区政治部主任

孟昭煜(1918—1943) 八路军鲁南独立支队政治委员

易良品(1912—1943) 八路军冀南军区第6军分区司令员

郑行福(1908—1943) 新四军第7师供给部部长

赵义京(1914—1943) 八路军冀南军区第5军分区司令员

唐克威(1913—1943) 中共水东地委书记

柴意新(1898—1943) 国民革命军陆军第74军58师参谋长兼第169团团长

郭好礼(1904—1943) 八路军冀南军区第1军分区参谋长兼路南支队司令员

高捷成(1909―1943) 冀南银行总行行长

乾云清(1906—1943) 八路军冀中军区第6军分区40区队区队长

符竹庭(1912—1943) 八路军滨海军区政治委员

黄骅(1911—1943) 八路军冀鲁边军区司令员

彭雄(1915—1943) 新四军第3师参谋长

彭士量(1904—1943) 国民革命军陆军第73军暂编5师师长

曾仁文(1906—1943) 八路军总部后勤部参谋主任

韩增丰(1916—1943) 八路军晋察冀军区第4军分区8区队区队长

鲁宝琪(1913—1943) 八路军鲁中军区敌工部部长

解蕴山(1905—1943) 冀南第1专署专员

雷 烨(1917—1943) 八路军晋察冀军区冀东军分区政治部组织科科长

丁振军(1913—1944) 中共冀热边特委第4地委书记

卜荣久(1908—1944) 八路军冀热辽军区卫生部政治委员

马本斋(1902—1944) 八路军冀鲁豫军区第3军分区司令员兼回民支队司令员

马晓云(1906—1944) 八路军渤海军区第6军分区副司令员

王少奇(1912—1944) 八路军冀热辽军区卫生部部长

王甲本(1901—1944) 国民革命军陆军第79军军长

王克山(1919—1944) 八路军胶东军区第5旅13团2营4连2班副班长

王剑岳(1906—1944) 国民革命军陆军第57军8师副师长

卢广伟(1903—1944) 国民革命军陆军骑兵第5军8师副师长兼政治部主任

任常伦(1921—1944) 八路军胶东军区第5旅14团1营5连3排副排长

吕公良(1903—1944) 国民革命军陆军第15军新编29师师长兼许昌警备司令

吕旃蒙(1905—1944) 国民革命军陆军第31军参谋长

何万祥(1915—1944) 八路军第115师教导2旅6团2连连长

余子武(1901—1944) 国民革命军陆军第62军151师副师长

吴其芳( ? —1944) 新四军第5师供给部部长

张文彬(1910—1944) 中共南方工作委员会副书记兼组织部部长

李汉卿(1903—1944) 新四军第5师赣北指挥部指挥长

李家钰(1890—1944) 国民革命军陆军第36集团军总司令兼第47军军长

杨大章(1909—1944) 冀热边行政公署第1专署专员

杨小根(1922—1944) 八路军冀中军区第6军分区44区队2小队副队长

杨学诚(1915—1944) 新四军第5师鄂皖兵团指挥部政治委员

肖孝泽(1902—1944) 国民革命军陆军第36集团军总司令部高级参谋兼参谋处代理处长

邹韬奋(1895—1944) 新闻记者、出版家

陈宝风(1925—1944) 八路军山东军区民兵飞行爆炸组组长

陈绍堂(1897—1944) 国民革命军陆军第47军104师步兵指挥官

陈济桓(1893—1944)国民革命军陆军第16集团军桂林城防司令部参谋长

威廉·瑞德(?—1944) 美国志愿援华航空队飞行员

高小安(1916—1944) 八路军晋察冀军区第13军分区1区队副区队长

黄永淮(1902—1944) 国民革命军陆军第31集团军高级参谋兼新编第29师副师长

黄魂(1903—1944) 琼崖抗日游击队独立总队政治部主任

彭雪枫(1907—1944) 新四军第4师师长兼政治委员

程仲一(1916—1944) 绥南专署专员

阚维雍(1900—1944) 国民革命军陆军第31军131师师长

才山(1911—1945) 八路军冀热辽军区副参谋长

马立训(1920—1945) 八路军鲁南军区第1军分区3团1营1连2排排长

马应元(1921—1945) 八路军太行军区第3军分区民兵指导员兼飞行射击爆炸组组长

王先臣(1914—1945) 八路军冀中军区第6军分区司令员

张洪仪(1912―1945) 八路军鲁南军区独立支队政治委员

沈国栋(1912—1945) 新四军第5师江南指挥部指挥长

周礼平(1915—1945) 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韩江纵队第1支队政治委员

郁达夫(1896—1945) 新加坡文化界抗日联合会主席

扩展资料:

为永远铭记英烈的不朽功勋,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凝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

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先后于2014年9月1日和2015年8月24日公布了在抗日战争中顽强奋战、为国捐躯的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两批共900名。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伟大的卫国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自1931年九一八事变中国人民揭开局部抗战的序幕,到1945年抗日战争全面胜利,中国军民在亡国灭种威胁的危难关头,前赴后继、浴血奋战、英勇抵抗,以血肉之躯筑起了捍卫民族尊严的钢铁长城,用气吞山河的英雄气概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丽史诗。

无数英烈为挽救民族危亡、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维护世界和平与国际公平正义,舍生取义、壮烈牺牲,他们的英雄业绩永载史册,他们的崇高精神,万古长青。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著名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抗日电影《地道战》观后感

当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这次观看让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为此需要好好认真地写观后感。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观后感而烦恼吧,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抗日电影《地道战》观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抗日电影《地道战》观后感1

观看了《地道战》这部影片后,我感慨万千。影片主要讲的是1942到1944那几年,日本侵略军在冀中平原上“大扫荡”。为了粉碎敌人的“扫荡”,冀中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利用新创造的斗争方式——地道战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故事。

说起冀中平原的人民,他们是很了不起的,他们一面抗击敌人,一面在党的领导下,团结起来,不断地挖地道,使地道的规模越来越大,就像影片中说的那样,家家相连,村村相通。

说地道战是奇迹,我觉得冀中平原的劳动人民更是奇迹,因为是他们创造了地道战,神出鬼没地打击了敌人。地洞内什么气孔啊,孑口啊,岔道啊,无论敌人怎么使出残酷的法子,他们总是想办法克服!那独特的联络方式也叫人惊叹不已!

冀中人民们那英勇顽强的斗争精神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面对着日本鬼子的“烧光、杀光、抢光”政策,他们临危不惧,坚贞不屈,仍然英勇奋战,赶走了侵略者,保住了冀中平原,保住了自己的土地。与他们相比,那些汉奸,那些卖国贼是多么可耻!这些人不但背叛了祖国,同时也背叛了自己!他们是中国的败类,是中国人的耻辱!

我敬佩智慧、勇敢、勤劳的冀中人民。他们利用地道战不但坚持了生产,还粉碎了敌人毒辣的“大扫荡”,有力地打击了敌人,在我国抗日战争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抗日电影《地道战》观后感2

当我观看《地道战》这部影片时,中华儿女的团结精神触动着我,团结就是力量,团结永放光芒,这是中国千年不变的凯歌与法宝。

我深信,没有什么困难能打垮中国,团结的中国人民可以取得无往不至的胜利。1942年到1944年,日本侵略军在冀中平原上“大扫荡”。日本鬼子从炮楼出来不断袭击邻村老百姓,他们烧杀抢夺,无恶不作,老百姓对他们咬牙切齿,恨之入骨。高家庄群众在党支部书记高老忠、民兵队长高传宝的领导下,随机应变,因地制宜,把土洞、地窖改造成户户相通、村村相连的多口地道,而且一直挖到敌人的炮楼底下。聪明的冀中人民创造了这种新的斗争方式----“地道战”,解决了由于军力不足,不能对抗敌人的难题。冀中人们有了地道战,粉碎了敌人的“扫荡”,冀中人民一次次取得了胜利。

当我看到,电影中的人们那么英勇的对抗鬼子,电影中的人们面对生死还有国家民族的利益抉择时,那种对国家的无条件奉献的精神,我被深深的触动了!“地道战”这部电影只是一个历史的缩影,是一个民族在崛起时伟大的抗争。在地道战的抗争中,中华儿女表现出了英勇无畏、顽强拼搏、机智努力的大国精神。看着老百姓们从容地面对着毒气与水淹,百姓们大胆的、机智的面对鬼子的花招,我的内心又再一次充起了对我们这个民族的无比自豪与骄傲。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在今后工作中刻苦钻研,面对难题要迎难而上,做事不能前怕虎后怕狼。让我明白了:越是在铺满荆刺的路上,就需要我们去开拓,越是困难的时候,越需要坚定不移的精神去克服。

抗日电影《地道战》观后感3

现在生活很幸福,可是它是哪来的呢?是先烈用生命换来的。国庆到了,老师让我们看两部关于革命的电影。我看的是《地道战》和《地雷战》这两部电影。其中,我最喜欢《地道战》,至于为什么,先听我讲讲《地道战》里的内容吧。

冀中平原有一个村庄,叫高家庄,那里的人聪明又勤劳。可是,可恶的侵略者日本鬼子找上这个村庄,实行三光”政策,想抢光粮食,杀光村民,烧光村庄,然后占领这个地方。民兵和村民们肯定不同意,他们想方设法对抗鬼子。面对敌人不定时地来袭击扫荡,当时的游击队队长高传宝想:这样和鬼子抗战也不是好办法,我们人少,胜算不大。那就和鬼子来个地道战。于是各村村民联合起来,开始挖地道。

地道挖好后,人们的生活方便多了,敌人来了,大家就躲到地道里,敌人走来,我们又出来正常生活。后来,狡猾的敌人知道村民躲到了地道,就往地道里放水又放烟。聪明的冀中人民就把水引到枯井里,用吊板挡住烟和毒气。有了地道,游击队员和村民能守能攻。鬼子一进村,游击队员就开枪了。鬼子不知道往哪开枪,又没地方躲,只能抱头鼠窜。即使敌人发现了地道口,想往里钻,但游击队员已设下陷进,鬼子进了地道,不是踩了地雷,就是中了伏击,被游击队打死了。我喜欢看《地道战》,因为它表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顽强。

抗日电影《地道战》观后感4

今天,我看完了,《地道战》这部电影。电影类内乡亲们的精神特别打动我。

这部电影主要讲述了1942~1944年间,日军在冀中平原上进行大扫荡。当地中国人民团结一致,用自己的智慧,把避难地洞改造成可攻、可守又可退的地道网。通过地上配合和地下防御,使日军必死无疑,最后由于日军招架不住村民的防守,暂时撤退至营地休息,村民们便趁机转守为攻,悄悄地把地道修到了黑峰台据点地下,一举歼灭冀北日军。

其中最精彩的当然是日军夜袭赵庄了。一天晚上,日军没有任何战斗的前兆,悄悄的溜进村子里。此时一位村民发现了一大波日本鬼子正走向村庄,赶忙告诉了队伍,时刻做好战斗准备。伪军队长带着日军和伪军搜索地道口,虽然只是搜到了几个洞口,但日军仍向内部灌水,谁知这一方法早已没用,因为当地村民早就料到他们一定会灌水,在内部修建了排水管。接着鬼军队长命令士兵下去探查,没想到刚下去就被武功队队员抓了起来,一连几次都是这样,最后日军不敢下去,纷纷撤退。

这部电影通过展现地道战的精彩,体现了中华人民利用地势和智慧,在不同的地方,展开不同的战斗,告诉我们:在学习中我们要随着不同的题目,用着不同的解决方法,对症下药,这样就能事半功倍,节约时间。

抗日电影《地道战》观后感5

观看了《地道战》这部影片后,我感慨万千,辉煌的一页 ——观《地道战》有感作文。影片主要讲的是1942到1944那几年,日本侵略军在冀中平原上“打扫荡”。为了粉碎敌人的“扫荡”,冀中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利用新创造的斗争方式——地道战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故事。

说起冀中平原的人民,他们是很了不起的,他们一面抗击敌人,一面在党的领导下,团结起来,不断地挖地道,使地道的规模越来越大,就像影片中说的那样,家家相连,村村相通。

说地道战是奇迹,我觉得冀中平原的劳动人民更是奇迹,因为是他们创造了地道战,神出鬼没地打击了敌人。地洞内什么气孔啊,孑口啊,岔道啊,无论敌人怎么使出残酷的法子,他们总是想办法克服!那独特的联络方式也叫人惊叹不已!

冀中人民们那英勇顽强的斗争精神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面对着日本鬼子的"烧光、杀光、抢光"政策,他们临危不惧,坚贞不屈,仍然英勇奋战,赶走了侵略者,保住了冀中平原,保住了自己的土地,观后感《辉煌的一页 ——观《地道战》有感作文》。与他们相比,那些汉奸,那些卖国贼是多么可耻!这些人不但背叛了祖国,同时也背叛了自己!他们是中国的败类,是中国人的耻辱!

敬佩智慧勤劳勇敢的冀中人民,他们利用地道战不但坚持了生产,还粉碎了敌人毒辣的“大扫荡”,有力地打击了敌人,在我国抗日战争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抗日电影《地道战》观后感6

这天晚上,妈妈打开了一部黑白电影,名叫《地道战》,我一看,“切~ ~ ~”不就是不黑白电影么,名字又这么土,我对它嗤之以鼻,妈妈见我对此不感兴趣,说:“你不看我可叫爸爸来看了?

我独自坐在沙发上看着一本书,电脑房里时不时传出爸爸妈妈的呐喊声与电影中的对话声,我佯装没听见,可下一秒我就一溜烟的跑进了电脑房,就在我刚一迈入房门的那一霎那,“轰!” 的一声,接着,又“轰!” 的一声,之后又“轰轰轰轰轰!”的一连串的爆炸声,把我吓了好几跳,定睛一瞧,原来是鬼子扔了手榴弹,爸爸见我来了,对我说:“快过来看看吧!截至20xx年,《地道战》就创下了30亿人次观看的记录,是各国人民爱看,中国人民必看的一部影片。”

我一听,一下来了兴趣,聚精会神的看了起来:卑鄙无耻的小鬼子们正在往地道里灌毒气,百姓们慌慌张张地用被褥堵住毒气。鬼子们又用抽水机往洞口注水,想一举淹死老百姓,老百姓迫不得已,只好从另一个出口逃出去,死伤好几个人,场面惨不忍睹,令人感到惋惜。

之后,抗日连队带领老百姓加强了地道防御工事,把地道变成防水,防火,防毒的多功能地道。利用有利条件,把鬼子打得落花流水,屁滚尿流,狼狈而逃。村民们连声叫好,我也一起欢呼地道战的胜利。

我真是后悔当初把地道战看扁,原来他是一部很值得中国人怀旧的电影,他让中国千千万万的华夏儿女,炎黄子孙热泪盈眶;他让我们重温经典;他让我们记起先辈们的浴血战争;他让我们铭记国耻;他也代表了抗日战争的胜利;他是值得让我们每个中国人慢慢品读的!

抗日电影《地道战》观后感7

暑假里,我观看了激动人心的、著名历史影片——《地道战》。看完以后,心里有一种令人久久不能平静的感觉,既对日本鬼子的残暴感到无比憎恨,又为冀中人民的机智勇敢感到无比骄傲。1942——1944年间,一群丧尽天良的日本鬼子在冀中平原上频繁进行大规模的扫荡,冀中人民团结一心,利用地道战一次又一次击退日寇。面对敌人“杀光、烧光、抢光”的“三光”政策,冀中人民没有丝毫的畏惧,他们利用智慧、勇气和力量,建立了蜿蜒曲折、机关重重的地下长城,把鬼子打得闻风丧胆、落花流水。电影里印象最深刻的是战士们用墙上的小眼儿左打一枪,右放一炮,让鬼子们摸不着头脑,在村子里东奔西跑,抱头鼠窜。神秘的地道里埋伏着神出鬼没的游击队战士,他们虽然没有先进的武器,但有最聪明的“土”办法——地道战,有最强大的后备军——老百姓。他们之所以能赢得胜利,靠的是中国正义的力量,靠的是他们机智的头脑,靠的是人民坚定的支持。通过观看《地道战》,我受到了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如果有一天,我们的祖国再一次被外敌侵略,我们应该全民参战。而在和平年代,我们要把对祖国的热爱,化做具体的为人民服务的行动;把对祖国的热爱,化做奋斗的决心,争取实现自己的远大理想,报效国家;把对祖国的热爱,化做无私的奉献,象春蚕吐丝那样,去贡献自己的力量。

抗日电影《地道战》观后感8

清明节来临之际,我看了一部抗日电影《地道战》。

《地道战》以1942的高家庄为依托,再现了七十三年前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反抗日本侵略,开展地道战时波澜壮阔的斗争场面,展现了抗日军民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地道战》全片的剧情是1942年,鬼子对冀中抗日根据地发动大扫荡。高家庄村民在党支部书高老忠民兵队长高传宝的领导下随机应变,因地制宜,把土洞,地窖改成从村里到村外,从单纯的防御性地道改为能攻能打的地道。

地道战是抗日战争的一个突破。移动,躲藏,攻击,传递信息很便捷,使敌人摸不着头脑,疑心重重,就如玩心理游戏一般,把敌人玩的团团转。这实在不得不钦佩当时我们的祖先,创作出这么令人赞叹不已的地道,真可谓是中华儿女的智慧的结晶啊!面对着毫无人性的日本人的猛攻下,却一次一次,又一次坚强地坚持下来而支持他们的是胸口的一把熊熊燃烧的大火,一份爱国的情感,把国家的荣誉放在个人的利益上不畏惧死亡,坚持到最后一刻,虽然有些人死在沙场上,但他们明白:国家的利益高于一切!

日本给中国带来的伤痛是永远难于忘却,也是不能忘却的。当电影放完后我仍然望着屏幕,久久不能释怀。心中涌出一份冲动,一丝缅怀,一抹伤痛,一缕埋藏于心底的爱国之情。

抗日电影《地道战》观后感9

“地道战,嘿,地道战,埋伏下神兵千百万,埋伏下神兵千百万……”每次听到这个雄壮的旋律,我的心中都热血沸腾……

电影《地道战》演的是发生在冀中平原上的抗日故事。剧中,高家庄群众在党支书高老忠、民兵队长高传宝的领导下,随机应变,因地制宜,把地窖改造成户户相通、村村相连的多口地道,在敌众我寡、敌强我弱的形势下利用地道把日本鬼子打得落花流水、屁滚尿流。

小小的屏幕牵动着我的心,时而激动紧张、时而放松开怀。看到老钟叔英勇就义,我内心无比愤慨;看到高家庄的群众用墙上的小眼儿左打一枪,右放一炮,搞得小鬼子们在十字路口窜来跑去,我捧腹大笑。此刻,我恨不得钻进屏幕,亲手扛起枪,把小鬼子打个稀巴烂!智勇双全的高全宝,一片忠诚的老钟叔,汉奸汤司令,以及那个穷凶极恶的山田队长,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看着电影中老百姓们表现出来的机智、顽强和英勇,我的内心无比自豪。

如果说高家庄的地道是奇迹,那么我要说冀中平原的劳动人民们才是奇迹!他们凭借自己的双手,一锹一锹地挖,一担一担地挑,一寸一寸地推进,硬是在地下创下了如此宏伟的抗敌工程,这不得不让我肃然起敬。虽然他们没有高科技的武器,但他们有最“聪明” 的“土”办法——地道。他们有共同的民族魂——爱国情,他们用自己的生命捍卫了自己的家园和祖国!

零零后的我们,生活在和平时代,沐浴着美好的时光。但我们不能忘记历史,我们要以英烈们为榜样,好好学习,增强知识。如果有一天,外国人侵略我们,我们就用高科技打败他们,我相信,像《地道战》那样与敌人斗智斗勇的故事仍会上演!

抗日电影《地道战》观后感10

昨天,我们观看了一部以抗日为主题的电影,名字叫《新地道战之父子奇兵》,看了之后,我深有感触,脑子里一直回味着电影中那跌宕起伏的情景。

这部电影是由漫画的形式展现给大众,讲述了一个爱国人士麦爸和他的儿子麦包一起抗日的故事。日本鬼子入侵了他们的'村庄,他们辛辛苦苦的建立起来的地道也蹋了。他们在逃生的时候遇上了正要去修建大桥,好让运输物资的火车通过的小、大工。他们绑了大、小工,自己伪装成大、小工,混到日本军队去。在大桥上面安装炸弹,在火车通过时,引爆炸弹。但在最后一刻,被日本军官王八发现,虽然大桥北炸掉,但麦爸陷入昏迷。到最后,麦爸醒来,摆了一个手势,意思为“上阵不离父子兵。”

故事十分的搞笑,但充满了浓浓的爱国之意,我喜欢麦爸那种爱祖国而舍弃儿子,深明大义的精神,其实,这样的爱国人士还有很多。

如孙春林,他对党忠心耿耿,对敌人深恶痛绝。他先后把二弟三弟四弟送到革命队伍中,其中二弟四弟为革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他在1941年探家时,得悉三舅父勾结伪保长,残害我地下工作者,他毅然决定组织力量将舅父和伪保长处决。还有很多像这样的人,如:梅爱文、王树声等。

同学们,没有国哪有家,只有爱我们的祖国,才有祖国美好未来。我们还小,虽说不能为祖国做些什么,但是只要我们还会学校,长大以后就会为国家做出贡献。

抗日电影《地道战》观后感11

我在电脑上看了一次激动人心的著名电影——《地道战》。看完以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复,既恨小日本对中国残酷的屠杀,又为参加地道战中的人们感到无比的骄傲。

1942—19xx年间,一群丧尽天良的小日本在冀中平原上频繁进行大规模的扫荡。冀中人民团结一心,利用地道战一次又一次击败日寇。看到敌人用“杀光、烧光、抢光”的政策,冀中人民丝毫不畏惧,利用地下蜿蜒曲折、机关重重的地下长城,把鬼子打得闻风丧胆、落花流水。

条条地道、场场战斗,不是让人紧张万分,不是让人拍手称快。印象最深刻的是战士们用墙上的小眼向左打一枪,向右放一炮,让小鬼子摸不着头脑,抱着头窜来窜去。神秘的地道里埋伏着游击队,他们的武器虽然都不先进,但他们用最聪明的“土”办法—地道战,有最强大的后备队员—村里的乡亲们。他们之所以能获得胜利,是因为他们那团结的精神,机智的头脑,冀中人民不放弃、坚定的意志力,才迎来战斗的胜利。

看完电影后,我心中久久不能平静,“地道战,地道战,埋伏下神兵千百万.....,这雄壮有力而又熟悉的歌声再次在我心中回荡??看我们今天幸福的生活都是用是用许许多多烈士的鲜血换来的。如今,在这美好的生活中,我们不能忘记他们,更应该懂得珍惜。当五

星国旗冉冉升起时,我们不能忘记历史,不能忘记那些为国家而牺牲的英勇烈士,永不能忘记。他们是伟大的,他们是坚强的。正是有了他们,我们才能幸福生活,我们应该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生活,好好学习,用自己优异的成绩来报答那些为国家做出了无私奉献的人们。将来成为对祖国、对人民、对社会有用的人。

抗日电影《地道战》观后感12

《地道战》主要讲的是1942到1944那几年,日本侵略军在冀中平原上“大扫荡”。为了粉碎敌人的“扫荡”,冀中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利用新创造的斗争方式--地道战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故事。 冀中人民们那英勇顽强的斗争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面对着日本鬼子的“烧光、杀光、抢光“政策,他们临危不惧,坚贞不屈,仍然英勇奋战,赶走了侵略者,保住了冀中平原,保住了自己的土地。

最令我感动的是《地道战》里的地道。这条地道是以前中国和日本对抗时挖的。它是一座能打能藏、可守可攻、进退自如的地下长城。冉庄民兵利用地道优势,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配合地方武装对敌斗争157次,给敌人以重创,为抗击日本法西斯侵略,为祖国的解放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地道一般宽0.7至0.8米,高约1至1.5米,上距地面2米多。地道结构与地上街道基本一致。以十字街为中心,顺沿东、西、南、北大街挖成4条干线地道,再由干线延伸出20多条支线,直通村外和周边几个村,最后挖成户户相连、村村相通、四通八达、上下呼应,长华的地道网。你看,那时人们挖地道是多么的辛苦啊!这也是因为最令我感动的地方。

看完了这片影片,使我懂得了一个道理:正义能压倒邪恶,邪恶永远战胜不了正义。我们要用智慧来取胜,要抓住别人的弱点来打击别人,不断的强大自己。战争是很残酷的,它夺走了很多人的性命。所以各国人民要友好相处,不然后果是很可怕的!

现在,我们过上了幸福安康的日子,这是和牺牲的人民是分不开的。所以我们要好好学习,要天天向上,将来能够保卫祖国,为祖国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抗日电影《地道战》观后感13

地道战,嘿!地道战,埋伏下神兵千百万,这雄壮有力的歌声吸引我来到电影院,来感受六十年前那场抗日战争中地道战的威力。

抗日战争中,在一个叫高家庄的村民们的带领下,和其它村庄的村民们一起挖了一条雄伟的地下长城,千里大平原上,村与村、户与户地道连成片,凭借这能进能退、能攻能守的地道网,英勇的高家庄村民与日本侵略者展开了一场看不见人的地道战,村民们依托地道打击敌人,就像鱼儿在水底遨游,那么自由灵活,得心应手。他们一会儿跃上房顶、一会儿趴在地面、一会儿又从地道射击孔瞄准敌人。无论敌人走到哪里,头顶、胸前、背后、脚下,随时都会有子弹射来,令敌人胆战心惊。地道不但防水、防毒、防火,而且能很好地保护自己,消灭日本军队,显示人民战争的无穷力量。

修建地道是每人一锄头一锄头挖开的,而这长长的地道,是日本人无法抵抗的,就算他们有再强的火炮,因为这是人民的力量。这力量就是团结,它比铁还硬,比钢还强。我们只要在地道里敌人就休想动我们一根毫毛,我们可以把敌人一网打尽,正如毛主席所说有了人民的认同,再强的对手也不怕,所以才能把日本鬼子赶出中国!

团结才是真正的力量!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保家卫国靠千千万万人民的力量,同样建设富裕强盛的新中国还是要千千万万人民团结的力量,团结是战胜一切困难的源泉。

地道战,地道战,埋伏下神兵千百万,千里大平原展开了游击战。村与村,户与户,地道连成片。全民皆兵,全民参战,把侵略者彻底消灭完!这雄壮有力而又熟悉的歌声再次在我心中回荡。

抗日电影《地道战》观后感14

今天,我怀着兴奋的心情来到湖南大剧院看了《新地道战》这篇电影,让我受益匪浅。如果你想知道 更多就接着往下看吧!

有一天,日本鬼子打伤了放哨兵,又把村民全部都抓起来,用不择手段逼村民说出八路的下落但是,麦包与他的小伙伴们不停地阻止敌人的行动,他们靠着自己挖的地道不断地攻打敌人。敌人发现地道后,不停的用毒气和炸弹攻打麦包他们。但聪明的中国人又想了很多办法防御敌人的攻击。人们利用地道和智慧,把敌人的扫荡“粉碎”了。中国人最终取得了胜利。

当我看到麦包他们英勇的与鬼子对抗,麦包他们面对生死还有国家名族的益力时选择无条件的为国家奉献,我被他们的行为深深的感动了,因为一个民族面对鬼子的重大袭击,在战斗中,中华儿女表现出了英勇无畏、顽强拼搏、机智努力的爱国精神。老百姓们面对毒气和轰炸,他们用智慧抵挡了他们的攻击。我的心中再一次对我们民族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 当庄严的国歌声在天安门前响起,看着五星 红旗冉冉升起,看着军人踏着整齐的步伐,让我心中想起中国在六十年里努力奋斗的艰苦,中国真伟大!

看完新地道战,我们中国儿女团结的精神深深触动了我,团结就是胜利的光芒。看了新地道战,我相信,没有什么困难能难倒勇敢团结的中国人。在生活中,我们应该团结友爱,互相帮助,不为一点小事而争吵,世界就会更美好,让我们高喊“团结就是力量!”

德馨园小学十六班——张杰

抗日电影《地道战》观后感15

今天,我闲着没事看了一部动画电影便是《地道战》。虽然是动画片,可讲的并不是像普通的幼稚的动画片一样。主人公有麦包、麦米以及其他的十几个刚上小学的孩子。讲的是,一天小朋友们高高兴兴的去上学的时候,老师提醒他们不能再打闹了。因为这是他们的最后一课....鬼子来了说着,只听见“嘭”的一声,守卫村庄的八路军叔叔倒下了,老师带着教室里的孩子们跑到了事先准备好的地道里。可是村庄里剩下的孩子和大人都被鬼子抓进了大牢...在地道里老师和同学们想了很多的办法救村民们,在这之中也发生了很多的笑话;可是老师也差点被鬼子弄死。幸好老天有眼,有一句话这莫说“邪不压正”,也就是说最后村民赶走了鬼子。

其实,我就是想说我们每一个都必须谨记国耻。可恶的日本人对我们做的一系列可怕,可恨,可耻的事我们一件都不能忘记。南京大屠杀死了多少个无辜的人,可是真的记得到这些的人有多少个。

现在的同学们不好好学习,每天想到的都是玩。觉得自己很聪明。是的,玩确实要玩,但是是要讲方法的,不能只是玩。有人说:“学习的时候要拼命去学习,玩的时候就疯狂地去玩”这也是一种方法。那些天生就聪明的人,你不学习,那么你就会落后,有一篇课文讲的就是:一个天生聪明的人没有后天的学习就会从聪明人变成一个普通人,甚至是一个连普通人都不如的“智障”。

忘记是谁告诉我:“聪明是前提,智慧更重要”。我同样认为只有学习是我们打败敌人的方式。小学的语文老师说:“落后就要挨打”我一直记住这句话,是为了提醒自己只有自己强大才不会被排斥;才不会落后;才不会被人瞧不起;才不会被人欺负。每一个人都得有一种意识在脑袋里。这样才能时时刻刻提醒自己,这样我们的国家才能越来越好。

说到这里,我想到我们学校的种种情况,我觉得有很多我们做的很不好,难道我们应该这样吗?同学们,醒醒吧!要记住:“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泽国雄于地球”。

同学们!我们一起加油!!!

孙春林是谁?

孙春林 1953年12月出生于吉林省长春市,1976年长春地质学院地质专业毕业后留校任教,先后于1981年、1989年获理学硕士、博士学位。曾任长春地质学院地质系副主任,教务处处长、长春科技大学副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