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法要素(税法要素包括)
电话:18514096078
本文目录一览:
税法的核心要素
税法的核心要素包括以下内容:
1、纳税主体,又称纳税人或纳税义务人,指税法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
2、征税对象,又称征税客体。指税法规定对什么征税;
3、税率。税率是应纳税额与课税对象之间的数量关系或比例,是计算税额的尺度;
4、纳税环节。纳税环节是指商品在整个流转过程中按照税法规定应当缴纳税款的阶段;
5、纳税期限。纳税期限是税法规定的纳税主体向税务机关缴纳税款的具体时间;
6、纳税地点。纳税地点是指缴纳税款的场所;
7、税收优惠。税收优惠是指税法对某些特定的纳税人或征税对象给予的一种免除规定,它包括减免税、税收抵免等多种形式。
《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
第二十六条
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可以直接到税务机关办理纳税申报或者报送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报告表,也可以按照规定采取邮寄、数据电文或者其他方式办理上述申报、报送事项。
税法有哪些基本要素
税法的构成要素:是指各种单行税法具有的共同的基本要素的总称,一般包括征税人、纳税义务人、征税对象、税目、税率、计税依据、纳税环节、纳税期限、纳税地点、减免税和法律责任等项目。
其中:纳税义务人、征税对象、税率是构成税法的三个最基本的要素。
拓展资料:
1.征税人
代表国家行使征税权的各级税务机关和其他征税机关,包括各级税务机关、海关,征税人可能因税种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2.纳税义务人(纳税人)
“纳税主体”,是指依法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自然人(包括个体经营者)、法人和其他组织。
3.征税对象(课税对象)
征税客体,征税针对的目的物,即对什么征税。征税对象包括物或行为,征税对象是各个税种之间相互区别的根本标志,不同的征税对象构成不同的税种。
4.税目
是征税对象的具体化,各个税种所规定的具体征税项目,税目的制定一般采用两种方法:列举法和概括法。
(1)列举法:具体列举征税对象来确定对什么征税,对什么不征税的方式,如:消费税;
(2)概括法:按照商品大类或行业设计税目,如:营业税。
规定税目的主要目的是区别不同的具体对象,规定高低不同的税率,以体现国家的税收政策。
5.税率
税率是计算税额的尺度,反应了征税的深度,是税收法律制度中的核心要素。
(1)比例税率
是指对同一征税对象,不论数量多少,数额大小均按同一比例征税的税率。
①单一比例税率:即对同一征税对象的所有纳税人都适用同一比例税率;
②差别比例税率:即对同一征税对象的不同纳税人适用不同的比例征税;
③幅度比例税率:指税法只规定一个具有上下限的幅度税率,具体税率授权地方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在该幅度内予以确定,如:娱乐业的营业税:5%~20%。
(2)定额税率
是指对单位征税对象规定固定的税额,而不采取百分比的形式。
(3)累进税率
是根据征税对象数额的大小,规定不同等级的税率。即征税对象数额越大,税率越高;数额越小,税率越低。
累进税率一般多在收益税中使用:
6.计税依据
税基,计算应纳税额所依据的标准。
7.纳税环节
税法规定的征税对象在从生产到消费的流转过程中应当缴纳税款的环节。
8.纳税期限
纳税人的纳税义务发生后应依法缴纳税款的期限,包括按期纳税;按次纳税;按期预缴、年终汇算清缴。
9.纳税地点
纳税人具体缴纳税款的地点。
10.减免税
国家对某些纳税人和征税对象给予鼓励和照顾的一种特殊规定。
(1)减税和免税
①减税是对应纳税款少征一部分税款;
②免税是对应纳税额全部免征。
(2)起征点
税法规定对征税对象开始征税的起点数额。
(3)免征额
税法规定的征税对象全部数额中免予征税的数额,是对所有纳税人的照顾。
11.法律责任
对违反国家税法规定的行为人采取的处罚措施,纳税人和税务人员违反税法规定,都将依法承担法律责任。
参考资料:税法
税法有哪11个构成要素,其中,哪几个是基本要素,哪个是最核心的要素
税法构成的11个要素分别是:征税对象、征税人、纳税义务人、税目、税率、纳税期限、纳税地点、计税依据、纳税环节、减免税、法律责任。
最基本的要素是纳税义务人、征税对象和税率,其中税率是核心要素。
税法是税收法律制度。 是国家权力机关和行政机关制定的调整税收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它是国家法律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宪法为基础,调整国家和社会成员税收征管权利义务关系,维护社会经济秩序和税收秩序,保护国家利益和人民合法权益的法律规范。 纳税人。 这是国家税务机关和各纳税单位和个人依法征收的行为准则。
拓展资料:
法定征税原则的内容一般由以下三个具体原则构成:
1、税收要素的法律原则。税收要素法定原则要求税收主体、纳税人、征税对象、计税依据、税率和税收优惠等税收要素必须且只能由立法机关在法律上规定,即税收的构成要素。只能由法律狭义规定,并据此确定纳税主体的纳税义务的存在和大小。在税收立法方面,立法机关根据宪法的授权保留专属立法权。除非愿意委托其他机关就一些具体的、次要的问题进行立法,任何主体不得与其共享立法权。行政机关不得在行政法规中对税收要素作出规定,不得越过部规、法院判决和海关规定的雷区。立法机关之所以严格保留税收要素的立法权,是因为税法与刑法一样,都涉及对相关主体的自由和财产权的限制或剥夺。税收合法性原则与刑法中罪刑合法性的法律原则是一致的。任何可能对人民不利或增加人民负担的规定,应严格由人民选举的立法机关制定,而不是由政府制定。
2、税收要素的明确原则。根据税收法定原则的要求,税收要素和税收程序不仅要由法律专门规定,而且要尽可能明确,以免出现漏洞和歧义,为随意滥用留有余地。力量。因此,法律对税收要素的规定不应是模糊的笼统条款,否则会形成过度的行政裁量权。当然,税收要素的绝对清晰也难以实现。税法中为了实现公平正义,也允许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使用一些不确定的概念,如“必要时”、“基于正当理由”等。不确定性应根据法律的目的和具体事实明确其含义。
3、税收合法性原则。在与纳税人权利义务密切相关的税收要素和程序性法律要素在形式意义上由法律明确规定的前提下,税务机关必须严格按照法律规定征收税款,无权改变合法的税收要素和合法的征收程序,这是税收合法性的原则。据此,没有法律依据,税务机关无权开征、停止、减税、退税。依法征税不仅是其职权,也是其职责。税务机关无权越过法律决定是否征税、何时征税,也不得在收缴义务人之间达成税收协定,改变税收要素或税收程序。但为保证公平正义,在下列特殊情况下,应限制适用该原则: 减免税行政先例法成立时适用于纳税人; 税务机关一般对纳税人有利的解释,应适用于相同情况下的每一特定纳税人; 诚信原则和禁止反言的法律原则也应在税法中承认个人救济。因此,在个别情况下,应优先适用诚实信用原则。
税法的基本要素
税法要素一般包括总则、纳税义务人、征税对象、税目、税率、纳税环节、纳税期限、纳税地点、减税免税、罚则、附则等项目。
税法要素是指各种单行税法具有的共同的基本要素的总称。首先,税法要素既包括实体性的,也包括程序性的;其次, 税法要素是所有完善的单行税法都共同具备的,仅为某一税法所单独具有而非普遍性的内容, 不构成税法要素, 如扣缴义务人。
纳税义务人或纳税人又叫纳税主体, 是税法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任何一个税种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国家对谁征税的问题, 如我国个人所得税法、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资源税以及印花税等暂行条例的第一条规定的都是该税种的纳税义务人。
税法要素包括哪些
税法构成要素简称税法要素。构成税法的基本因素一般包括:总则、 纳税义务人、征税对象、税目、税率、纳税环节、纳税期限、纳税地点、减税免税、罚则和附则等。 《税收征收管理法》第1条,为了加强税收征收管理,规范税收征收和缴纳行为,保障国家税收收入,保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制定本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