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内容详情

登封观星台(登封观星台是谁建造的)

2025-08-05 01:54:55 作者:wangsihai

电话:18514096078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登封观星台,以及登封观星台是谁建造的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登封观星台的主要结构是什么?

登封观星台,位于河南登封县告成镇。主要由两部分构成:一是由盘旋踏道环绕的台体。它形似覆斗,高9.46米,顶成方形,上边长8米余,底边长16米多,顶上置有漏刻(今已损坏),沿踏口可登台顶。一是由台体北壁凹槽内向北平铺的石圭。圭高9.7468米,长31.19米,石圭与此处的直壁、横梁,共组成测影仪,可测出日影高度,俗称“量天尺”。另附近还有观测星象的设施,实为一测影、观星、记时等多功能的天文台,建于周初(约前11世纪),现仍有“周公测影台”存留。距今已2100年,比国外最早的现存的古天文台(公元前2、3世纪时埃及的亚历山大天文台、罗迪斯观星台)还早。

观星台(河南登封景区)详细资料大全

登封观星台位于河南省郑州市登封市东南13公里告成镇,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嵩山风景名胜区的八大景区之一,世界文化遗产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组成部分,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至元十三年(公元1276年),元代天文学家郭守敬创建登封观星台,是我国现存时代最早、保护较好的天文台,在世界上也属最早的天文建筑之一,也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天文科学建筑物之一,它反映了中国古代科学家在天文学上的卓越成就,在世界天文史、建筑史上都有很高的价值。

1961年3月4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0年8月1日,坐落在嵩山腹地及周围的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少林寺(常住院、初祖庵、塔林)、东汉三阙(太室阙、少室阙、启母阙)、中岳庙、嵩岳寺塔、会善寺、嵩阳书院、观星台)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基本介绍

中文名称 :观星台 外文名称 :Dengfeng Astronomical Observatory  地理位置 :河南省郑州市登封市告成镇 气候类型 :温带季风气候 开放时间 :8:30-18:00 景点级别 :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门票价格 :40元 著名景点 :仰仪 帝尧殿 高表 弹痕 周公祠 照壁 古井 杏坛 阳城遗址博物馆 保护等级 :世界文化遗产 保护级别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行前必读,景区动态,景区介绍,关键信息,景点美图,景区热度指数,文物概况,建筑背景,建筑用途,建筑风格,治理开发,保护历史,建筑特征,四季划定,旅游信息,建筑位置, 文物概况 观星台,位于河南省郑州市登封市东南7.5公里的告成镇,北依嵩山,南望箕山,处颍河之滨,地望十分优越,曾是古代阳城所在地。前后院落共分照壁、山门、垂花门、周公测影台、大殿、观星台、螽斯殿等七进,院内复制安装各种天文仪器十多种。 建筑背景 观星台建于元朝初年至元十三年(公元1276年),距今己有700年的历史,它是中国现存完好的天文台。是世界上现存较好的天文科学建筑物,元世祖忽必烈统一中国后,为了恢复农牧业生产,任用著名科学家郭守敬和王恂等进行历法改革。首先,让郭守敬创制了新的天文仪器,然后又组织了规模空前的天文大地测量,在全国二十七个地方建立了天文台和观测站,登封观星台就是当时的中心观测站.经过几年的辛勤观测推算,终于在18年(公元1281年)编制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历法——《授时历》。《授时历》求得的回归年周期为365.2425日,合365天5时49分12秒,与当今世界上许多国家使用的阳历,格里高里历,一秒不差,但格里历是1528年由罗马教皇改革的历法,比《授时历》晚三百年。与现代科学推算的回归年期相比,《授时历》仅差26秒。 建筑用途 观星台是一座高大的青砖石结构建筑,由台身和量天尺组成,台身形状是覆斗状,其作用是“昼参日影,夜观极星,以正朝夕”。观星台不仅保存了我国古代圭表测影的实物,也是自周公土圭测影以来测影技术发展的高峰,它反映了我国天文科学发展的卓越成就,对于研究我国天文史和建筑史都具有机高的价值。各种天文仪器:沈括浮漏、正方案、仰仪、景符、日晷。 除了测量日影的功能之外,当年的观星台上可能还有观测星象等设施。元初进行“四海测验”时,在此地观测北极星的记录,已载入《元史·天文志》中:“河南府阳城,北极出地三十四度太弱。”(“太弱”为古代一度的十二分之八)又据明万历十年(公元1582年)孙承基撰《重修元圣周公祠记》碑载:“砖崇台以观星。台上故有滴漏壶,滴下注水,流以尺天。”由此可知观星台当是一座具有测影﹑观星和记时等多种功能的天文台。 建筑风格 登封观星台系砖石混合建筑结构,由盘旋踏道环绕的台体和自台北壁凹槽内向北平铺的石圭两个部分组成,台体呈方形覆斗状,四壁用水磨砖砌成。台高9.46米,连台顶小室统高12.62米。顶边各长8米多,基边各长16米多,台四壁明显向中心内倾,其收分比例表现出中国早期建筑的特征。台顶小室是明嘉靖七年(公元1528年)修葺时所建。台下北壁设有对称的两个踏道口,人们可以由此登临台顶。在环形踏道及台顶边沿筑有1.05米高的阶栏与女儿墙,皆以砖砌壁,以石封顶。为了导泄台顶和踏道上的雨水,在踏道四隅各设水道一孔,水道出水口雕作石龙头状。台的北壁正中,有一个直通上下的凹槽,其东﹑西两壁有收分,南壁上下垂直,距石圭南端36厘米。 石圭用来度量日影长短,所以又称“量天尺”。它的表面用36方青石板接连平铺而成,下部为砖砌基座。石圭长31.196米,宽0.53米,南端高0.56米,北端高0.62米。石圭居子午方向。圭面刻有双股水道。水道南端有注水池,呈方形﹔北端有泄水池,呈长条形,泄水池东﹑西两头凿有泄水孔。池﹑渠底面,南高北低,注水后可自灌全渠,不用时水可排出。泄水池下部,有受水石座一方,为东西向长方形,其上亦刻有水槽一周。 治理开发 中国著名的天文学家郭守敬,在元初对古代的圭表进行了改革,新创比传统“八尺之表”高出五倍的高表。它的结构和测影的方法﹑原理在《元史·天文志》中有较详细的记述。当时建筑在元大都的高表据记载为铜制,圭为石制。表高50尺,宽2尺4寸,厚1尺2寸,植于石圭南端的石座中,入地及座中14尺,石圭以上表身高36尺,表上端铸二龙,龙身半附表侧,半身凌空擎起一根6尺长﹑3寸粗的“横梁”。自梁心至表上端为4尺,自石圭上面至梁心40尺。石圭长度为128尺,宽4尺5寸,厚1尺4寸,座高2尺6寸。圭面中心和两旁均刻有尺度,用以测量影长。为了克服表高影虚的缺陷,测影时,石圭上还加置一个根据针孔成像原理制成的景符,用以接受日影和梁影。景符下为方框,一端设有可旋机轴,轴上嵌入一个宽 2寸﹑长4寸﹑中穿孔窍的铜叶,其势南低北高,依太阳高下调整角度。正午时,太阳光穿过景符北侧上的小孔,在圭面上形成一很小的太阳倒像。南北移动景符,寻找从表端横梁投下的梁影。这条经过景符小孔形成的梁影清晰实在﹑细若发丝。当梁影平分日像时,即可度量日影长度。 登封观星台的直壁和石圭正是郭守敬所创高表制度的仅有的实物例证。所不同的是,观星台是以砖砌凹槽直壁代替了铜表。经过实地勘测推算。直壁高度和石圭长度等结构与《元史》所载多相符合。石圭以上至直壁上沿高36尺,从表槽上沿再向上4尺,即为置横梁处,恰在小室视窗下沿,很适合人们在台顶操作。由此至圭面为40尺。通过仿制横梁﹑景符进行实测,证明观星台的测量误差相当于太阳天顶距误差1/3角分。观星台现为对外开放的文物旅游景点。 保护历史 观星台,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建筑之一,位于登封市城东南7.5公里的告成镇周公庙内,距周公测景台二十米。 观星台 196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0年8月1日,坐落在嵩山腹地及周围的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少林寺(常住院、初祖庵、塔林)、东汉三阙(太室阙、少室阙、启母阙)、中岳庙、嵩岳寺塔、会善寺、嵩阳书院、观星台)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建筑特征 观星台由台身与石圭、表槽组成。台身上小下大,形似覆斗。台面呈方形,用水磨砖砌造。台高9.46米,连台顶小屋通高12.62米。台下边宽16米多,上边约为下边之半。在台身北面,设有两个对称的出入口,筑有砖石踏道和梯栏,盘旋簇拥台体,使整个建筑布局显得庄严巍峨。台顶各边有明显收缩,并砌有矮墙(女儿墙),台顶两端小屋中间,由台底到台顶,有凹槽的“高表”。在凹槽正北是三十六块青石平铺的石圭(俗称量天尺)。石圭通长31.19米。观星台的建立反映了当时我国天文科学的巨大成就。测影台在登封市城东南十五公里的告城镇北,建于唐开元十一年(公元723年)。测影台又名“周公测景台”。台用青石制作,分台座和石柱两部分:台座上大下小,呈梯形锥体,四边稍有偏斜,各边宽窄不等。石柱为表,台座为圭。 观星台 四季划定 在观星台内,还有一“测景台”,它是周文王的第四个儿子姬旦修建,是古代祖先测量日影,验证四时的仪器。周在灭商之后,建立了周王朝,俗话说“得中原者得天下”,周王朝因此要在中原建都,也就是洛阳,为了政治统治的需要,也为了寻求建设东都洛阳的准确天文依据,周公姬旦才修建了“测景台”。中国传统的节气划分日:“冬至”、“夏至”、“春分”、“秋分”,正是周姬旦通过在测景台的实地观测划定的,从而使“春”“夏”“秋”、“冬”四时得以划定。 周公测影台 旅游信息 在郑州火车站对面的长途汽车站乘坐发往登封的旅游专线车。 建筑位置 中国古代天文观测台坐落在河南省登封市区东南15公里的告成镇北,东经113°08306±315,北纬34°24169±13。中国历代许多天文学家曾到这里进行过天文观测。《周礼·地官·司徒》载:“以土圭之法,测土深,正日景(古“影字”,下同),以求地中……日至之景,尺有五寸,谓之地中。”东汉郑玄在注释中引用郑众的话说:“土圭之长,尺有五寸。以夏至之日,立八尺之表,其景适与土圭等,谓之地中。今颍川阳城地为然。”今观星台南20米处,尚保存有唐开元十一年(公元723年)由天文官南宫说刻立的纪念石表一座,表南面刻“周公测景台”五字。表高196.5厘米,约为唐小尺8尺,表下石座上面北沿6.6~37厘米,切近唐小尺1.5尺,故知此表在规制上与《周礼》所载土圭测景说相近。 观星台 观星台

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天文台是???

河南登封观星台,由元代著名天文学家郭守敬创建于元至元十三年,即公元1276年,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天文台。

元世祖忽必烈完成统一中国的大业后,任命郭守敬等人改革历法。郭守敬组织了规模空前的天文大地测量,在全国建立了27个天文台和观测站,登封观星台就是中心观测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观星台北面中部砌一凹槽,其南壁上下垂直,称为高表,与台下的石圭(也称量天尺)构成了一道有测影、观星、计时功能的圭表装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郭守敬等人经过数年观测推算,编制出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历法《授时历》。《授时历》与现代科学推算的回归年周期比较,仅仅相差26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观星台上的日晷。

根据郭守敬创制原物复制(四分之一比例)的仰仪。仰仪实际上是球面日晷,可以观测太阳的球面位置和太阳一年之中的位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根据郭守敬创制原物复制的正方案,这是一种用于定向的仪器,原为木制,后改为铜制,四尺见方。

中国现存最早的天文建筑登封观星台仅仅是用来观星的吗?

在我国最古老的典籍《尚书》中记载,尧帝命人观测日月星辰的运行,根据星辰运转的规律来编订历法,把它颁发给人民以指导农业生产。在以农业为基础的古代中国,一部精确的历法无疑十分重要。所以,制定和颁布历法是历朝历代的头等大事。而历法的编订,离不开精确的天文观测与推算,这便不能不提到意义重大的观星台。

位于河南登封市告成镇周公庙内的观星台,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天文台,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天文建筑之一。

它由元朝的天文学家郭守敬创建,至今已有700年的历史。观星台是一座高大的砖石结构建筑,由台身和石圭两部分组成。台身为方形覆斗的形状,四壁用水磨砖砌成,通高12.62米,相当于四层楼房的高度。台身的四壁向中心内倾。台身北面设有两个对称的出入口,围绕台身筑有楼梯,以方便上下。

楼梯和台顶的边沿筑有阶栏与女儿墙。为了导泄台顶和踏道上的雨水,在踏道四角各修了一个排水口,水口用石头雕成龙头的形状,十分精巧。台顶北侧的两座小屋中间,从台顶到台基,有一道被称为“高表”的凹槽,高表正下方,便是俗称“量天尺”的石圭。

这座观星台不仅造型端庄浑厚,结构庄重严谨,而且功能强大,不仅可以用来观星,还可以用来观测日影,是一座集观星、测影、计时、计历等功能于一体的天文建筑,实际上相当于现代的天文台。

总结:

元朝统一中国后,元世祖忽必烈任命郭守敬进行全国范围的天文测量。郭守敬在全国二十七个地方建立了天文台和观测站,登封观星台就是当时的中心观测站。在周边大量文仪器的配合下,登封观星台夜间观测星辰运行,白天观测日影变化,记录着日月星辰的运转规律。

经过多年的观测推算,郭守敬终于编制出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历法《授时历》,这部历法相对于现代科技推算出的太阳运行周期仅差26秒,比欧洲取得这一成果领先了300年。我国古代在天文历法学上取得的重大成果,与观星台这样的天文建筑的修建是分不开的。

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天文台是什么?

根据中国丰富的天文史料中记载,登封观星台目前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天文台。

屹立于河南登封的登封观星台,是一座集多功能于一身的天文台,它由杰出的天文学家郭守敬设计制造,先人不仅用它来测影,还可以用其进行观星、记时等天文研究。它建于周初,约公元前11世纪,现仍有“国公测影台”保留至今。此台到现今已有3100多年历史,比国外最古老的现存天文台埃及的亚历山大天文台、罗迪斯观星台建造时间还早,因此,不仅在中国,它在世界现存的天文台中也是最老的。

观星台的主要用途就是测影,与测量日影的圭表功能差不多。把它矗立的城楼式建筑当做一根直立于地面上的竿子,用来度量日影长度的“尺子”则由台下正北方的一条“长堤”来表示,在观星台的上面还有一横梁架在两间小屋之上,在这两间小屋里,一间放着漏壶,一间放着浑仪。每天正午太阳光都会把台顶上横梁的影子投在长堤“尺子”上,可以看出,冬至日这天正午的投影最长,夏至日这天正午的投影最短,从一个冬至日(或夏至日)到下一个冬至日(或夏至日)就是一个回归年的长度。这就是中国古代测量一年长度所采用的方法,这种方法也为指定历法奠定了基础。

根据史料《元史·天文志》中记载,元初在进行“四海测验”时曾在此观测过北极星的记录,所以观星台不仅可以测量日影,它还有其他的功能比如观象,当年的观星台上可能还有一些观象的设施。

此外它的设计者郭守敬等人通过在观星台上的实地试验也取得了丰厚的成果。他不仅掌握了日月星辰和地球的运转规律,还清楚地总结了一年当中有24个节气,为人类的生产生活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可以说,观星台是中国天文学的重要遗产,也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登封观星台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登封观星台是谁建造的、登封观星台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