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税法(财税法原理案例与材料第五版)
电话:18514096078
今天给各位分享财税法的知识,其中也会对财税法原理案例与材料第五版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如何理解财税法的本质是公共财产法
国家的财税行为从强硬的“侵犯”转化,公众通过舍弃自己的部分私有财产,国家拥有了充分的公用财产,公共财产最后的使用最终为公众产生了相当的利益。这样,作为公共财产法的财税法很好的弱化了财产共有的侵略性,也更好的符合了财税法的本质。
税收,预算,财政支出,财务,会计国有资产管理,社会保障等等涉及财税的各个方面,但是,综合而言都离不开公共财产这个本质,财税法的整个过程便是公共财产收入、支出和管理的过程。税收、国有资产收益和公债是公用财产收入的三大来源,政府的社会福利,公共设施建设等对公用财产的处分就是财政支出,而国有资产管理更是典型的公用财产的管理和保护。因此,财税法作为公共财产特性已经早就存在。
财税法基本结构?
税收实体法的构成要素(11项)——征税人、纳税义务人、征税对象、税目、税率、计税依据、纳税环节、纳税期限、纳税地点、减免税和法律责任。
其中:纳税义务人、征税对象、税率是构成税法的三个最基本要素。
1.征税人——“征税”
主体代表国家行使征税权的征税机关。
包括各级税务机关、海关。
2.纳税义务人(纳税人)——“纳税”主体
依法“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自然人(包括个体经营者)、法人和其他组织。
区别于:负税人——税收的实际负担者。
扣缴义务人。
3.征税对象——课税对象
纳税的客体,也就是对什么征税,是区别不同税种的重要标志。
4.税目
是指税法中规定的征税对象的具体项目,是征税对象的具体化。
税目的制定方法:
列举法——具体列举征税对象(消费税)
概括法——按照商品大类或行业设计税目(营业税)
5.税率
税率是计算税额的尺度,反应了征税的深度,是税收法律制度中的核心要素。
我国现行的税率主要有:比例税率、定额税率、累进税率。
(1)比例税率,是指对同一征税对象,不论数量多少,数额大小均按同一比例征税的税率。
①单一比例税率:即对同一征税对象的所有纳税人都适用同一比例税率。
②差别比例税率,即对同一征税对象的不同纳税人适用不同的比例征税。
a.产品差别比例税率(增值税)
b.行业差别比例税率(企业所得税)
c.地区差别比例税率(城市维护建设税)
③幅度比例税率,指税法只规定一个具有上下限的幅度税率,具体税率授权地方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在该幅度内予以确定。(娱乐业营业税)
(2)定额税率(固定税额),是指对单位征税对象规定固定的税额,而不采取百分比的形式。
(3)累进税率是根据征税对象数额的大小,规定不同等级的税率。即征税对象数额越大,税率越高;数额越小,税率越低。一般多在收益课税中使用,有全额累进税率、超额累进税率、超率累进税率三种形式。
①超额累进税率:把征税对象按数额大小划分为若干个等级,每一等级规定一个税率,税率依次提高,每一纳税人的征税对象依所属等级同时适用几个税率分别计算,将计算结果相加后得出应纳税款。
代表税种:个人所得税中的工资薪金所得。
6.计税依据(计税标准)——计算应纳税额所依据的标准
(1)从价计征。以计税金额为计税依据。
应纳税额=计税金额×适用税率
(2)从量计征。以计税数量为计税依据。
应纳税额=计税数量×单位适用税额
(3)复合计征。既包括从量计征又包括计价从征。
应纳税额=计税数量×单位适用税额+计税金额×适用税率
7.纳税环节
税法规定的征税对象在从生产到消费的流转过程中应当缴纳税款的环节。
8.纳税期限
纳税人的纳税义务发生后应依法缴纳税款的期限。
包括按期纳税、和按次纳税、按期预缴年终汇算清缴。
9.纳税地点
纳税人具体缴纳税款的地点。
10.减免税
国家对某些纳税人和征税对象给予鼓励和照顾的一种特殊规定。
11.法律责任
对违反国家税法规定的行为人采取的处罚措施。
纳税人和税务人员违反税法规定,都将依法承担法律责任。
财法税 和 财税法 是一样的吗?
v当然不一样,财税顾名思义就是财政及税收法律制度。财政法则是不涉及税收法律制度,仅指财政法律制度。二者有一定的联系,因为税收制度的根本是为国家取得财政收入而制定和产生的,决定了税收与财政是密不可分的。但是,二者之间的区别还是有的,财政的调控手段与税收的调控手段在执行方式上有着根本区别。
关于财税法和财税法原理案例与材料第五版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