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内容详情

民事案件(民事案件和刑事案件的区别)

2025-08-09 20:54:38 作者:wangsihai

电话:18514096078

本文目录一览:

民事案件包括哪些案件?

根据我国法律体系,对法院审理的案件,根据法律关系的不同,区分为民事案件、行政案件、刑事案件。简单来说,上述三种案件,有以下区别:

1、刑事案件,是指审理犯罪的案件;

2、行政案件,是指审理民告官的案件。

3、民事案件,是指审理私人之间民间争议的案件。除刑事案件、行政案件之外,都属于民事案件。具体包括:合同纠纷案件、劳动纠纷案件、婚姻家庭纠纷案件、财产权属纠纷案件、商业纠纷案件、知识产权纠纷案件等。

民事案件流程

1、起诉。2、立案审查。3、排期开庭。4、开庭审理。5、宣判。

【法律分析】

法院受理民事案件流程如下:一审,包括1起诉;2开庭审理;3当事人履行调解书内容或申请执行;4向法院告申庭提出再审申请。二审,包括1立案;2 开庭;3合议庭合议作出裁决。宣判后,当事人自动履行裁判文书确定的义务或向一审法院申请执行。对判决不服可申请再审。在民事诉讼中,一审与二审的诉讼流程有一些细微的区别,无论是一审还是二审,当事人在提交起诉状或者上诉材料之后,法院都会对是否可以受理进行审查,如果符合受理条件,才会正式进入诉讼程序。处理民事案件时,超过诉讼时效也是可以起诉的,但胜诉的可能性不大。诉讼时效的抗辩性是个人权利,法院无权干涉,若是在审理过程中,对方当事人提出诉讼时效抗辩,就会丧失胜诉的权利。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百九十五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诉讼时效中断,从中断、有关程序终结时起,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计算:(一)权利人向义务人提出履行请求;(二)义务人同意履行义务;(三)权利人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四)与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具有同等效力的其他情形。

民事案件是指什么

民事案件,是指审理私人之间民间争议的案件。除刑事案件、行政案件之外,都属于民事案件。具体包括:合同纠纷案件、劳动纠纷案件、婚姻家庭纠纷案件、财产权属纠纷案件、商业纠纷案件、知识产权纠纷案件等。

民事案件与刑事案件相比有本质的不同:

1、性质不同。民事案件主要是关于民事权利、义务性质的纠纷,属于人民内部矛盾性质。而刑事案件则是危害社会、触犯刑律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犯罪,属于阶级矛盾性质。

2、适用的实体法不同。民事案件所适用的实体法是民法典等。而刑事案件所适用的法律是刑法。

3、适用的程序法不同。审理民事案件适用民事诉讼法及司法解释的相关规定。而审理刑事案件则适用刑事诉讼法及司法解释的相关规定进行审理。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2017修订)》第三条 适用范围人民法院受理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其他组织之间以及他们相互之间因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提起的民事诉讼,适用本法的规定。

民事属于什么案件

民事案件主要是关于民事权利、义务性质的纠纷,属于人民内部矛盾性质。而刑事案件则是危害社会、触犯刑律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犯罪,属于阶级矛盾性质。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二百二十四条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裁定,以及刑事判决、裁定中的财产部分,由第一审人民法院或者与第一审人民法院同级的被执行的财产所在地人民法院执行。

法律规定由人民法院执行的其他法律文书,由被执行人住所地或者被执行的财产所在地人民法院执行。

第二百二十五条当事人、利害关系人认为执行行为违反法律规定的,可以向负责执行的人民法院提出书面异议。当事人、利害关系人提出书面异议的,人民法院应当自收到书面异议之日起十五日内审查,理由成立的,裁定撤销或者改正;理由不成立的,裁定驳回。当事人、利害关系人对裁定不服的,可以自裁定送达之日起十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复议。